韵语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诊断学专着。一卷(即乐只堂人子须知韵语卷一)。清·何梦瑶撰。首为十二经脉歌,次为四心法撮要、辨阳证阴证要诀。书中对诊脉,望色,察面及五官、唇、齿,辨舌,闻声及问症等分别予以论析,并介绍八脉要诀、脉象、主病、脉症宜忌、胎产脉、死脉、...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301.htm

脉象反映的生物信息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带来了脉象的变化。古人认为脉象可以测知病源,判断生死,如王符潜夫论·述赦篇说:“凡治病者,必先知脉之虚实,气之所结,然后为之方,故疾可愈,而寿可长也。”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序上严厉批评了那些不精心诊脉的医生,说他们不可能“视死别生”,...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89.html

_中医名词词典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色淡白,多因气虚血少。诊察掌大鱼际的络脉,有助于判所胃气状况。如灵枢.经脉篇:「凡络脉,脉色青,则寒且痛;赤则有热。胃中寒,手鱼之络多青矣;胃中有热,鱼际络赤;其暴黑老者留久痹也(顽固的痹证);其有赤、有黑、有青者,寒热气也(寒热错杂...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cicidian/109-6-1.html

问三焦命门脉_三昧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故有命门之号.难经独以右尺当之.而脉诀复有男女左右之分.男以精气为主.故右尺为命门.女以精血为主.故左尺为命门.是命门之.尤重在乎尺内也,三焦鼎峙两肾之间.为水中之火.既济阴阳.赵氏所谓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为性命之主宰....

http://qihuangzhishu.com/845/11.htm

常用脉象的辨别方法_【中医宝典】

...。 对脉位变化的分析,一般认为,浮脉主表,沉脉主里,这是一般规律。临时,表证脉不浮或里证脉不沉,其诊断作用更重要。必须将脉位变化的一般规律和特殊意义综合起来进行分析,才能充分体现脉位变化的诊断作用。比如,伤寒论第二百一十三条说:“...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795.html

中医脉象简介_常见病自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祖国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脉则是这一宝库中一颗闪亮的明珠。古代无数医学家在长期不断的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关于摸脉搏来诊病的理论,这就是中医脉象学,并将它列为四大诊断方法之一,即切诊。通过指下脉搏的细微变化,再结合望诊、问诊、闻,对病人...

http://qihuangzhishu.com/133/113.htm

古代脉学中有关脉象变动对病机的认识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中医具有辨证方法的辨证论治的精诣。古代脉原则上与临床、理论等都达到高度的和谐和统一,它们是一个系列。从内经众多的经文中都能证实这一点,尤其是在素问·宝命全形论中说:“脉含明阳。”这是总的认识与要求,阴阳是中医理论和方法的核心,它...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70.html

脉象客观化离不开医生知觉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客观化在临床仍远未实现。因为脉不如舌那样直观,难以黑白分明、图与象对号入座,更重要的是研究方法上存在许多问题。研究者从一开始对脉象只当作生理学或病理学现象来研究,而没有把它当成一种触知觉,从心理学角度加以认识。医生是脉的主体,但在中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2522.html

中医脉六大误区_【中医宝典】

...误区二:古今论脉之书,多侧重于脉象而忽视诊法。诊法是诊脉的起点和过程,是根本;脉象是终点和结果,是枝叶。此即医圣仲景所言"驰竞浮华,不固根本者是也。"古代名医柯琴亦曾感叹而言:"自有脉经以来,诸家继起,各以脉名取胜,泛而不切,漫无指归。夫...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493.html

脉位_三昧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或问古人以三部分别脏腑.而大小二肠之脉.或隶之于两寸.或隶之于两尺.未审孰是孰非.愿示一定之理.以解学人之惑.答曰.皆是也.皆非也.似是而非者也.缘经无显论.所以拟议无凭.要知两手三部.咸非脏腑定位.不过假道以行诸经之气耳.观灵枢经脉.虽...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zongsanmei/845-8-0.html

共找到474,28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