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口黧(lí离)黑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诊断学名词。黧黑,黑而不润泽。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病人口唇周围出现黧黑,为脾气衰败,胃阴已竭之候,预后不良。《注解伤寒论·辨脉法》:“环口黧黑,柔汗发黄者,此为脾绝也。”...

http://qihuangzhishu.com/169/591.htm

大陷胸汤、小陷胸汤_【中医宝典】

...大陷胸汤、小陷胸汤 出处:《伤寒论注解》)剂有大小,证有轻重,均能蠲(音"捐")除胸中痰热互结之邪,如同陷阵,故分称“大陷胸汤”和“小陷胸汤”。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7256.html

温病乃《伤寒论》之阳明病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刘冠军 山东省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 《温病条辨》首方为桂枝汤,且桂枝用量倍于芍药,故颇受后人非议,认为目无法纪,自乱其例。其实桂枝汤在此不但用之得当,亦证明吴鞠通精究《伤寒论》始著《温病条辨》,而温病乃《伤寒论》之阳明病也。 温病分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339.html

伤寒论》_【中医宝典】

...《伤寒论》(简称“成本”)两种刊本。 张仲景以六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辨证为纲,对伤寒各阶段的辨脉审证原则和立法、用药规律,以条文的形式做了较为全面的论述。总结了汉代以前有关急性热病与有关病证诊治的丰富经验,奠定了...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511.html

亡血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血液的失亡。可见于多科、多种病证。《注解伤寒论·辨脉法》:“病人脉微而涩者,此为医所病也。大发其汗,又数大下之,其人亡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失血量较多,血气亏损,亦称为亡血。参见血证有关各条。...

http://qihuangzhishu.com/194/1697.htm

阳不足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证名。①即阳虚。多指气虚或命门火衰。症见畏寒肢冷,面色(白光)白,神瘦倦怠,气短懒言,大便溏泄,小便清长等。②脉学名。指一种脉象。指阳虚表气不固的微弱脉。《注解伤寒论·辨脉法》:“寸口脉微,名曰阳不足。”...

http://qihuangzhishu.com/195/3187.htm

再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一经,六日传至厥阴,七日再传太阳,八日再传阳明。《注解伤寒论》卷二:“伤寒自一日至六日,传三阳三阴经尽,至七日当愈。经曰:七日太阳病衰,头痛少愈,若七日不愈,则太阳之邪再传阳明。”参见传经、过经等条。...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641.htm

行尸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状名。指病情严重、预后不佳,虽能行走,却已见死脉者。《难经·十四难》:“(脉)再呼一至,再吸一至,呼吸再至,名为无魂。无魂者当死也。人虽能行,名曰行尸。”《注解伤寒论·平脉法》:“脉病人不病,名曰行尸。”...

http://qihuangzhishu.com/195/627.htm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考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伤寒论》第148条即为前条做注解,主要在说明“阳微结”。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由小柴胡汤方证发展而来说明,人们先认识到半表半里的阳证,后认识到半表半里阴证,即厥阴病,这一认识,是众多经方家经过不断临床应用和探讨方证体悟到的。 ●由应用、认识...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5313.html

伤寒派_医史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自从汉代张仲景着成《伤寒论》以来,后世医家结合自己的经验体会对该书加以注解、发挥者数以百计,对发扬仲景学说起了一定的作用。他们之中虽有各种不同见解的争论,但在继承发扬仲景学说上则是一致的。迨至温病学说兴起,在伤寒、温病之间的学说争论更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shanghanpai-1976.html

共找到8,16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