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医学的发展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民族医学史研究一、自由发展阶段1980年以前的民族医史研究,可以说是一块荒芜的园地,没有人提及,也未见到专文论述。少数几篇关于少数民族医学的文章,大多是介绍性质的,谈不上研究。如“西藏医学”,其中有一段文字谈到藏医的发展,但把《四部医典》...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9-23.html

辽夏金元医学争鸣与学术流派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一、刘完素的“火热”学说刘完素生活时代,北宋微宗赵佶提倡的运气学说仍在流行,他结合北方地理和北方民族体质强劲的特点,深入阐发了火热病机等有关理论,在治疗上一改北宋用药偏治温燥之习,重视以寒凉药物治疗外感火热病,开拓金元医学发展的新局面。...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4-4.html

葆真止丸_【中药方剂】中医药方,中药方

...,肉瞤心悸,头面热,四末汗,两足跗肿冷,走动吸短欲喘,多梦而遗。【用法用量】本方改为汤剂,名“葆真止汤”(见《中国医学大辞典》)。【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八...

http://zhongyaofangji.com/b/baozhenzhixiewan.html

民间医学团体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隆庆二年(1568),我国建立了最早的民间医学学术团体“一体堂宅仁医会”,它是由徐春甫等在北京发起和创办的,据徐春甫《医学入门捷径六书》中所载。“一体堂宅仁医会录”一文,可窥见其组成、宗旨和会款等内容。宅仁医会的成员多为集于京都来自全国...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39.htm

明代医学基础研究的发展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一、医学典籍的整理研究明代重视医学典籍的整理研究,把它视作提高医生素养,加强医学理论建设的基础工作。(一)《内经》的经理研究:明代治《内经》的医家颇多,撰有约20种著作,突出者有如下诸种:1、《灵》、《素》合注与发微:马莳对《素问》、《...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5-6.html

现代基础医学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基础医学Basic Medical Sciences亦称临床(医学)前期学科PreclinicalSciences是医学教育中介于医预(学)科PremedicalSciences(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和临床医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9-8.html

中医药学的文明史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东方文化发展的特色形成的中国独特理论框架,及近现代西方科学的撞击及西医的传入,出现两个分明的层次,在东西方医学交汇中呈现复杂多态的状态。夏商西周时期医巫并存,在卜筮史料中记载了大量的医药卫生的内容,形成了医学的雏形。春秋战国之际,是中国整个...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5-1.html

医学教育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一)中央的医学教育机构与制度1、医学教育机构 金化太医院为医学教育机构。元代太医院不再具有医学教学职能,只具有医学管理及规章制度之颁发等,元代中央医学教育机构,史未见载,似无此设置。2、医学分科 金代医学分10科,详细情况无可稽考。元代...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02.htm

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泄泻门》)。参见寒条。②濡泻别名。《医宗必读·泄泻》:“洞,一名濡泻,泻下多水也。”详见濡泻条。③脾泻别名。《医学真传·痢》:“痢下无积,日夜十余次,解时微痛,是名脾泻,又名洞泻。”参见脾泻、脾条。...

http://qihuangzhishu.com/167/1669.htm

木制类针具_器具技法_【中医宝典】

...棒针以坚韧木料制成,表面光滑细腻,酷似骨针,系排脓用具。 棒针(摘自《中国医学通史》) 简介:明代。江苏省江阴市夏颧墓出土,长5.7cm,以坚韧木料制成,表面光滑细腻,酷似骨针,系排脓用具。现藏于江阴市博物馆。...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174.html

共找到64,86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