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实际上已举办了医学校,但其设置、规模、制度等因缺文献记述而欠明确,隋统一全国后,在前代基础上,先后建立和完善了太医,其它医学教育部分,分为医学教育和药学教育,医学教育设四个科系,医学系之编制有博士2人,助教2人,医师200人,医学生120人;...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45.htm

保寿粹和馆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宋代医疗机构名。唐时曾在太医中设“患坊”,为宫廷中的当差人员治病。宋代又专设为宫人治病的医院——保寿粹和馆。此机构始置于徽宗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馆内配备有若干良医。...

http://qihuangzhishu.com/166/410.htm

咒禁博士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古代教师名。咒禁博士一职,始置于隋代。隋代太医中设咒禁博士两名。唐代因袭,只设一人,官阶从九品下。主要负责讲授祷告、符咒等方法和手段,其中不排除心理暗示疗法在内。...

http://qihuangzhishu.com/196/30.htm

卷三 某太医_《夜谭随录》

...太医某,大兴人,失其姓名。轻裘肥马,日奔走于九门,以是致富。延者日积于门,非日晡不到病家,不顾病者之望眼穿也。每视一病,写一方,不论效不效,例奉千钱,否则不至也。日暮归,从人马后,囊橐尽满,人或怪其来迟,则色然曰:“甫从某王、某公主、某...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37052.html

唐代四科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唐代“太医”分医学为四科。即:医科、针科、按摩科和咒禁科。在医科中又分为体疗(内科)少小(小儿科)、疮肿(外科),耳目口齿(五官口腔)、角法(拔火罐疗法)等四个部门。...

http://qihuangzhishu.com/109/2857.htm

耳目口齿科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古代医学分科之一。早在唐代,太医将医科分为体疗、疮肿、少小、耳目口齿、角法等五个专科。其耳目口齿实际相当于现在的五官科。宋代始,眼科已独立成科,口齿与咽喉时分时合,唐代的耳目口齿科至宋代实际上已不存在。...

http://qihuangzhishu.com/168/106.htm

唐代四科_医史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唐代“太医”分医学为四科。即:医科、针科、按摩科和咒禁科。在医科中又分为体疗(内科)少小(小儿科)、疮肿(外科),耳目口齿(五官口腔)、角法(拔火罐疗法)等四个部门。 ...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tangdaisike-1990.html

中医词典拼音T:第七篇_《中医词典》t~w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北魏太医中始设太医助教,职在太医博士之下,官阶从九品中。其主要职责是协助太医博士对医学生传授医学知识。其制在当时已传入朝鲜。太医院知印元代医官名。其职始设于元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一般设二人,是太医院中掌管印章的低级官员。太医院照磨...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cidian2057/194-1-7.html

针博士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古代太医人员职位名。《旧唐书·职官志》:“针博士一人(从八品下),针助教一人(从九品下),针师十人,针工二十人,针生二十人。针博士掌教针生以经脉孔穴,使识浮沉涩滑之候,又以九针为补泻之法。”...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352.htm

主药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古代医药官职名称之一。南北朝时期的北周及隋、唐时期,太医或尚药局内均设有主药一职,具体掌管药物,人数2-12人不等。北周主药官阶为正一命(命数小,官位也小),隋唐时主药的官阶一般为正八品下。...

http://qihuangzhishu.com/196/519.htm

共找到9,29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