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药膳 辨证才美味_膳食养生_【中医宝典】

...药膳。 其次,要注意“因地制宜”,东南西北中,地理环境不同,寒热温凉燥湿各异,要针对不同环境选用相应药膳。 第三,要注意“因人制宜”,要重视药食性味功能的统一。药膳必须依据个人的体质来“量身定制”,然而,现在很多餐馆都是一款滋补药膳百人吃,...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2840.html

秋天不同时段的防燥方法_秋季养生_【中医宝典】

...很多人到了秋天感觉很干,这就是“秋燥”的表现。中医认为,肺属金,与秋气相应。肺为娇脏,喜润恶燥。而秋天的不同时段“燥”也可不相同,初中秋为温燥,深秋为凉燥,不论是哪种燥都会对肺造成伤害,出现各种“干燥症”。下面就向大家介绍一些不同秋天时段...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536.html

感冒_《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感冒主证:秋燥有凉燥、湿燥之分。发热、恶寒、无汗、鼻塞声重、口干、鼻干、咳嗽少痰,脉细者为凉燥;发热、汗出、口舌干燥、干咳无痰,脉细数者为温燥。治法:宣肺解表,止咳化痰。选方:杏苏散、桑杏汤(《温病条辨》)。杏苏散:杏仁10g、苏叶10g、...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laonianjibingfangzhi/1045-5-1.html

恶寒发热症状_恶寒发热有什么症状_查疾病_【疾病大全】

...,右脉数大,多发于秋季。 凉燥:恶寒重,发热轻,兼头微痛,无汗,咳嗽,痰少而稀,鼻塞流涕,咽干唇燥,苔白而干,脉弦,多发于秋季。 伏暑:恶寒发热,兼头痛无汗,心烦口渴,尿短赤,胸闷,苔腻,脉濡数,起病较急,发于秋冬二季。如《温病条辨》所说:...

http://jb39.com/jibing-zhengzhuang/EHanFaRe252064.htm

六淫、疫疠证候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湿邪侵入关节,气血不畅,故酸痛,湿性重滞,故感受重着,临床称之为“着痹”。(五)燥淫证候燥证,是指感受燥邪所致的一类病证。燥性干燥,容易伤津液,临床有凉燥与温燥之分。【临床表现】凉燥,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无汗,咳嗽,喉痒,鼻塞,舌白而干...

http://qihuangzhishu.com/92/57.htm

立秋后小心伤“阴暑”_【中医宝典】

...)以下,因而天气会逐渐干燥,草木渐枯,人也感到干燥。 燥是秋的主气,属邪,其引起的疾病有温燥(初秋)和凉燥(深秋)。初秋仍有高温,加上天晴少雨,气候干燥,此时感染到的燥邪为温燥,主要伤阴,即损害人体的津液。症状是皮肤干燥、眼干裂、舌红少津、...

http://zhongyibaodian.com/zs/442.html

秋分的节气养生_【二十四节气】

...首先要防止外界邪气的侵袭。秋季天气干燥,主要外邪为燥邪。秋分之前有暑热的余气,故多见于温燥;秋分之后,阵阵秋风袭来,使气温逐渐下降,寒凉渐重,所以多出现凉燥。同时,秋燥温与凉的变化,还与每个人的体质和机体反应有关。要防止凉燥,就得坚持锻炼身体...

http://wenxue360.com/24jieqi/archives/295.html

秋季养生法_安神健脑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气候干燥。燥是秋天的主气,应“防秋燥”。秋燥之气有温、凉之分,如久晴无雨,秋阳暴烈,这属温燥性质;秋深初凉,西风肃杀,这属凉燥性质。无论温、凉,总是以皮肤干燥,体液缺乏为其特征。因此,老人秋天应该以少洗澡为宜,以避免皮肤干燥,而发生瘙库证。...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2833.html

治则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袪风除湿袪风养血袪湿袪痰去宛陈莝(音“错”)热无犯热热因热用热者寒之柔肝(养肝、养血柔肝)软坚除满润下润燥(清燥、凉燥)塞因塞用三法散者收之上病下取甚者从之渗湿于热下生津(养津液)实则泻之疏表疏风疏风泄热疏肝(舒肝、疏肝理气,泄肝)疏郁理气(...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zhize-2719.html

立秋伊始早防燥_【中医宝典】

...好发肺系疾病,呼吸道病最多见。早秋之时,从立秋至秋分,夏日暑热尾气未消,湿邪燥邪合并伤人,称为温燥,极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及慢性病复发等,此外还有其他疾病出现。若至中晚秋,从立夏至秋分后,天气转凉,寒邪与燥邪结合伤人,称为凉燥,...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9257.html

共找到21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