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泻_针灸疗法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补泻即补和泻是治疗上的两个重要原则。 【补泻】 补和泻是治疗上的两个重要原则。“补”,主要用于治疗虚证。“泻”,主要用于治疗实证。在针灸疗法中的补泻主要是通过应用不同手法以产生不同刺激强度与特点而取得的。古代应用的针法补泻种类很多,主要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700.html

南丰李氏补泻_《针灸大成》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凡针逆而迎夺,即泻其子也。如心之热病,必泻于脾胃之分,针顺而随济,即补其母也。如心之虚病,必补于肝胆之分。飞经走气,亦不外于子午迎随。凡言九者,即子阳也。者,即午阴也。但九六数有多少不同,补泻提插皆然。言初九数者,即一九也,少停又行一九...

http://qihuangzhishu.com/1043/98.htm

卷上·一一腑先绝论_《医学源流论》

...人之死,大约因元气存亡而决。故患病者,元气已伤即变危殆。盖元气脱,则五脏六腑皆无气矣。竟有元气深固,其根不摇,而内中有一一腑先绝者。如心绝则昏昧不知世事,肝绝则喜怒无节,肾绝则阳道痿缩,脾绝则食入不化,肺绝则气促声哑。六腑之绝,而失其所...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5610.html

行气于腑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关于和腑的特点,《素问.五脏别论》指出是“藏精气而不泻”,腑是“传化物而不藏”。五脏虽是贮藏精气的,但是五脏之“气”(可以体会为活动的动力)的作用,必然要和六腑发生密切联系,这样才能体现和腑的综合功能。至于腑,《素问.五脏别论》提到...

http://qihuangzhishu.com/109/312.htm

不嗜食_《普济方·针灸》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嗜食。穴水分资生经云。不嗜食有数端。有三焦客热不嗜食。有胃热不嗜食。有胃寒不嗜食。有六腑气寒不嗜食。宜随证用药治之。而针灸者。亦当知补泻之法可也。史记。杨虚侯病甚。众医皆以为蹶。太仓公诊脉。以为痹根。左右胁下大如覆杯。令人喘逆气。不能食。病得...

http://qihuangzhishu.com/601/292.htm

不嗜食_《普济方·针灸》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嗜食。穴水分资生经云。不嗜食有数端。有三焦客热不嗜食。有胃热不嗜食。有胃寒不嗜食。有六腑气寒不嗜食。宜随证用药治之。而针灸者。亦当知补泻之法可也。史记。杨虚侯病甚。众医皆以为蹶。太仓公诊脉。以为痹根。左右胁下大如覆杯。令人喘逆气。不能食。病得...

http://zhongyibaodian.com/pujifangzhenjiu/601-15-25.html

与腑的关系_《中医基础理论》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协调。六腑传化水谷的功能,是受五脏之气的配合才能完成。如胃的纳谷需脾气的运化,膀胱的排尿赖肾的气化作用等。腑输精于,五脏主藏精气,有赖六腑的消化、吸收、输送水谷精微,需六腑传化物的功能活动相配合。四是病理相关,如肺热壅盛,肺失肃降,可致...

http://qihuangzhishu.com/44/34.htm

《卫生宝鉴》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二十一 咀药类 升降者天地之气交 药性要旨 用药升降浮沉补泻气法时补泻法 君臣佐使法 治法纲要 抑举辨 用药用方辨 药味专精 卷二十二 北方下疰香港脚论 北方香港脚治验 病有远近治有缓急 寒治验 肝胜乘脾 风痰治验 明年春参政除怀孟路总管...

http://qihuangzhishu.com/632/index.htm

《卫生宝鉴》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痢疾 杂证诸方 小儿季夏身热痿黄治验 卷二十 杂方门 针法门 流注指要赋 离合真邪说 针有补泻法 春夏秋冬深浅补泻法 寒热补泻法 灸法补泻 造度量权衡法 求寸法 卷二十一 咀药类 升降者天地之气交 药性要旨 用药升降浮沉补泻气法时补泻...

http://zhongyibaodian.com/weishengbaojian/index.html

中腑中辩_《吴医汇讲》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病机机要》云∶“中腑者,宜汗之,中者,宜下之。”此腑二字,实是指经络,言腑无汗法,入亦岂有下法?“五脏者,藏精气而不写,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此宜补,腑宜通之要旨也。考长沙三百九十七法,邪归中土,乃...

http://qihuangzhishu.com/750/45.htm

共找到142,28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