诀汇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作者:? 朝代:? 年份:? 刘叙 自叙 凡例 卷一 多读书论 天地五行论 提纲论 因形气以定诊论 运气论 太素论 审象论 有亢制论 冲阳太二有不可言传论 无根有两说论 调息已定然后诊脉论 问情论 卷二 卷三 浮(阳...

http://zhongyibaodian.com/maijuehuibian/index.html

诊诸杂病生死_《诀刊误》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劣微迟小.此候神工亦莫医.通真子注诀.不遵之而自作.一曰浮洪可救.一曰微细相宜.何哉.盖病原不同.随而见.以病原参之.勿一例但曰霍乱而已也.鼻衄吐血沉细宜.忽然浮大即倾危.吐衄证中.有卒中恶吐血.沉数细者死.浮大疾快者生.又杂病衄责...

http://zhongyibaodian.com/maijuekanwu/943-8-9.html

《难经》对后世的影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难经》在上对后世的影响是大的,当然最主要的还是《难经》提出的独取寸口这个独占医坛的诊脉方法,这就使后世都成了《难经》的继承者。 《脉经》作为的经典性质的文献,除去在《难经》的基础上完成完善了独取寸口以外。《脉经》还大量地...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485.html

阴阳二维_《丹医秘授古》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二维者三阴三阳之纲维也。一、所候:阳维脉与阴维脉二、部位:手十宣及足中趾,此为诊候之初阶,二次第真气候之。盖二维虽维三阴三阳,主溢蓄,其气固以三阴三阳为基础,然其浮行于体表,无形质可究,故只可以真气察知,以感摄为用也。三、诊法:甲、...

http://qihuangzhishu.com/1248/24.htm

《内经》对后世的影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内经》在学上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可以说后世的学是《内经》学的发展和继续。这是因为是医经一派的特色,而《内经》则是自汉末以来仅存于世的医经。 通过《内经》将古代医经家对学的探索和成就流传了下来。《内经》所载录的内容尽管...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488.html

《丹医秘授古》的内容_《丹医秘授古》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人体上?中?下(或五脏)气脉盛衰与疾病状况的诊脉方法,因此一般认为:中医的诊脉方法发展成现今所见之方式,确实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过程。并将王叔和作为诊之法发生转变的始作俑者,或褒或贬地加以评说。《丹医秘授古》站在尚古、复古的立场上,对...

http://qihuangzhishu.com/1248/3.htm

下篇提纲_《伤寒悬解》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营卫之消息,是不一端,脏腑之乘除,是不一致,支派分别,不可纪极,而溯本穷源,不过阴阳二者而已。诊阴阳之异同,判死生之悬殊。生之与死,孰美孰恶,阴之与阳,孰贵孰贱。解此章之义,则以下诸章决生断死之方,起死回生之法,悉具于此矣。三十二问曰...

http://zhongyibaodian.com/shanghanxuanjie/1293-9-1.html

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①学术语。指诊脉方法。参切脉条。《素问·金匮真言论》:“此平人脉也。”②古医书名。《素问·五运行大论》:“《》曰:天地之变,无以诊。”③新出土古代医学帛书。残卷,撰人未详,约为秦以前作品。1973年于湖南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

http://qihuangzhishu.com/191/2013.htm

卷第一 辨第一_《伤寒论》

... 寸口浮为在表,沉为在里,数为在府,迟为在藏。假令迟,此为在藏也。 趺阳脉浮而涩,少阴如经也,其病在脾,当下利。何以知之?若浮大者,气实血虚也。今趺阳脉浮而涩,故知脾气不足,胃气虚也。以少阴脉弦而浮(一作沉),才见此为调,故称如...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5195.html

共找到153,11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