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经证解_《医理真传》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无死法,方方皆有妙义,轻重大有经权。”这是郑氏最得力处,故于《医理真传》之后,更著《医法圆通》一书,详加阐发,这里只示其要点。...

http://qihuangzhishu.com/1213/29.htm

杜思敬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1234-1320年)元代医家。号宝善老人,铜鞮(今山西沁县)人,研习医理甚勤,尝取医籍中之切于实用者,由古至金元,取其医论、方药,编辑成帙,后附个人自辑之《杂类名方》,取名《济生拔萃》,其中不乏医理之名言,甚切于理。...

http://qihuangzhishu.com/167/1778.htm

《引经证医》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综合性医书。四卷。清·程梁撰于1873年。书名“引经”,是指书中引据《内经》论证医理简明精要,于临床颇具指导意义。卷一-二论述内科诸病,辨析医理,结合作者学术经验,有一定的发挥;卷三-四为作者的内科及妇科医案;末附《内经》原文辨讹四则,及...

http://qihuangzhishu.com/195/2154.htm

《引经证医》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综合性医书。四卷。清·程梁撰于1873年。书名“引经”,是指书中引据《内经》论证医理简明精要,于临床颇具指导意义。卷一-二论述内科诸病,辨析医理,结合作者学术经验,有一定的发挥;卷三-四为作者的内科及妇科医案;末附《内经》原文辨讹四则,及...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891.htm

久病成医的解释_久病成医的意思和出处_成语词典

...病久了对医理就熟悉了。比喻对某方面的事见识多了就能成为这方面的行家。 《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战国·楚·屈原《九章·惜诵》:“九折臂而成医兮。”王逸注:“方人九折臂,更历方药,则成良医。” 主谓式;作主语、宾语;指...

http://hanwen360.com/cy/358202.html

《类经附翼》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经著作。四卷。明·张介宾撰。刊于1624年。本书为作者所编撰《类经》的补充。卷一医易,即以《周易》来论述和解释医理;卷二律原,根据古音理论与医理相联系;卷三求正录,着重发挥了作者所倡导的养阳理论;卷四针灸赋,编集前贤多种针灸歌赋。现有...

http://qihuangzhishu.com/191/1349.htm

《类经附翼》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经著作。四卷。明·张介宾撰。刊于1624年。本书为作者所编撰《类经》的补充。卷一医易,即以《周易》来论述和解释医理;卷二律原,根据古音理论与医理相联系;卷三求正录,着重发挥了作者所倡导的养阳理论;卷四针灸赋,编集前贤多种针灸歌赋。现有...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731.htm

楼英(1320-1389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明代医家。字全善,一名公爽,浙江萧山人,其曾祖楼文隽为名医,英自幼聪颖,读书甚多,尤善医理、易理、研习《内经》及其后历代著名医家著作,与同时代名医戴思恭交往甚密,互相砌磋,医术益精,医理更明。尝应召入京,后以老辞归。其所著《医学纲目》四十...

http://qihuangzhishu.com/191/658.htm

黄褐斑与“肺主皮毛”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 黄褐斑属临床难治之症,病因病机较为复杂。近日读5月5日《中国中医药报》“黄褐斑病因病机探源”一文,受益匪浅,作者从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中探讨黄褐斑的病因病机,很有见地,读后使笔者加深了对该病的进一步了解。 ...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015.html

《医级》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综合性医书。又名《医级宝鉴》。十二卷。清·董西园纂。成书于1777年。本书摘录历代医着,辨证立方,作为学医入门之阶墀。卷首题《必自集》,总论医理及诊治之法,除综合前人论述外,作者也有阐发:卷一-二伤寒;卷三-五杂病;卷六女科;卷七-九类方...

http://qihuangzhishu.com/195/2674.htm

共找到1,66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