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的研究专著综述_史书_【文学360】

...离经叛道的“谤书”,不但得不到应有的公正评价,而且当时学者也不敢为之作注释。 自宋朝以后,研究《史记》的著述增多了,较有代表性的如清朝梁玉绳的《史记志疑》、崔适的《史记探源》、张森楷的《史记新校注》、日本学者泷川资言的《史记会注考证》,以及...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932.html

《格致余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论著作。不分卷。元·朱震亨撰于1374年。朱氏精研医理取“格物致知”之意为本书命名。共有论文四十一篇,包括基础理论、病证辨析、治法和对一些方剂的评述等内容。朱氏精《内》、《难》、《本经》并对张仲景、李东垣的外感内伤的学术思想有较深的研究...

http://qihuangzhishu.com/168/1328.htm

《格致余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论著作。不分卷。元·朱震亨撰于1374年。朱氏精研医理取“格物致知”之意为本书命名。共有论文四十一篇,包括基础理论、病证辨析、治法和对一些方剂的评述等内容。朱氏精《内》、《难》、《本经》并对张仲景、李东垣的外感内伤的学术思想有较深的研究...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959.htm

附子与半夏合用探源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毛进军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 笔者临证辨治时,常常据证将半夏与附子同用,不仅疗效较好,也从未出现过任何毒副作用,而这样配伍,似乎违反了中药所谓“十八反”中的“乌头反半夏”之说,也有药师质疑,须签字才能调配。但实际上,附子并不...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365.html

郝怀质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宋代医生。名医郝允之子。继父业,通医理,尤长脉诊。...

http://qihuangzhishu.com/169/176.htm

汪氏《医林纂要·麻疹部》_《专治麻痧初编》_中医儿科书籍_【岐黄之术】

...汪氏双池《医林探源》曰∶麻疹乃六腑之留毒,发自足阳明胃,胃为六腑之海也。汤氏云∶小儿斑疮动于天行时气,热不能解,蕴积于胃,胃主肌肉,故毒瓦斯熏发于肌肉状如蚊子所啮,此证与斑不同,斑如锦纹有空缺处,如云头之状,麻则通身无空缺,但以疏密轻重分...

http://qihuangzhishu.com/732/126.htm

史记的考据与集注_史书_【文学360】

...《史记探源》(清朝·崔适)《史记》在比较广泛地传播流行,大约是在东汉中期以后,“史记”成为司马迁著作的专称,也始于这个时候。在这以前,《史记》都称为《太史公书》、《太史公记》和简称“太史公”。据现知材料考证,最早称司马迁这部史著为《史记》...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931.html

针刺疖肿方_【中医宝典】

...大椎穴属督针灸学会常务理事等职。 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被评为全国五百名国家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导师。 临床、科研、教学近50年,励精磨砺,勤求古训,提出诊治勿忘整体,医疗应探源求本,重视经络、脏腑、气血辨证,临床明析...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3485.html

汪氏《医林纂要·麻疹部》_《专治麻痧初编》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汪氏双池《医林探源》曰∶麻疹乃六腑之留毒,发自足阳明胃,胃为六腑之海也。汤氏云∶小儿斑疮动于天行时气,热不能解,蕴积于胃,胃主肌肉,故毒瓦斯熏发于肌肉状如蚊子所啮,此证与斑不同,斑如锦纹有空缺处,如云头之状,麻则通身无空缺,但以疏密轻重分...

http://zhongyibaodian.com/zhuanzhimashachubian/732-10-1.html

张元素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金代医学家。字洁古,人称易水先生,易州(今河北易县)人。初习儒,因犯讳而落弟,遂弃儒而习医,通晓医理。后医术高明,相传曾为刘完素治疗伤寒证获愈,完素折服。有革新精神,首先提出“运气不齐,古今异轨,古方新病,不相能也。”故善于化裁,探讨...

http://qihuangzhishu.com/196/59.htm

共找到1,66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