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焦部位〔〕_医理真传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六腑之一,有中清之腑,中渎之腑、孤腑及外腑诸名,其作用是行水化气。但自难经千金方以至明代孙一奎医旨绪余,俱谓三焦有名而无形。明代虞搏,张景岳则谓三焦指腔子,是包罗五脏六腑之外的大腔子.清代罗美内经博义则谓三焦只指阳明胃之...

http://qihuangzhishu.com/1213/15.htm

气交外感病论_内经博议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盗.后学不察.仍其偏.由于不读内经.而未 奇恒之一门耳.夫人脏腑阴阳之气.有有余不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盗乘其虚入劫衄其主.当是之时.攻盗乎.救主乎.若救主而用攻.杀其主而已矣.故要而论之.运气加临为病者.不越运气之有余不足.以补泻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jingboyi/726-9-8.html

黄帝内经中养生思想浅析_【中医宝典】

...体会如下: 1.肾气自然盛衰规律是中医养生的理论基础 内经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天癸至,……中医养生学的一个重要原则。七情所伤,情志致病是中医病因学的内因。人之七情,在正常情况下是人体对外界事物和现象所做出的反映。...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812.html

六腑--胃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胃经,与足太阴脾经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纳腐熟水谷,有“水谷之海”、“太仓”之称。内经详细记述了胃的形态、大小以及容积,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受纳腐熟等概念,但对胃的功能已有较明确的认识。难经·三十一难指出:“中焦者...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894.html

内经气质理论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内经周易气质理论的基础上作了重要的发展。把周易八卦气质和人体生理、病理相结合,应用于医学,成为了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临床实践有很大的指导价值。一、以脏象理论为基础内经气质理论以脏象理论为基础,更显示出体质对疾病...

http://qihuangzhishu.com/128/45.htm

内经脉法的具体内容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正常韵脉形在内经中亦有所反映,如素问·脉要精微论:“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这是脉象要与人体的各方面相适应。又:“万物之外,六台之内,天地之变,阴阳之应,彼春之暖,...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487.html

地上三阴三阳_内经博议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司天以地上三阴三阳.奉天六元.然上下不类.而以奉之.未解何义.又不解地上三阴三阳.何以定位.内经未之发明.请试论之.予前既明六元之着.盛于三阴三阳之定位矣.此六元之正义也.乃于其对.亦必三阴三阳奉之.岂三阴三阳未有定义定位乎.夫天地之大气...

http://qihuangzhishu.com/726/11.htm

六腑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①人体器官名。指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六个器官的合称。具有出纳、转输、传化水谷的共同功能。灵枢·本脏:“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素问·五脏别论:“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②推拿部位名。出针灸大成...

http://qihuangzhishu.com/191/738.htm

黄帝内经具有现代魅力_【中医宝典】

...既然是阴阳失调所致,因而协调阴阳,就成为治病的基本准则。 从功能概括生命本质 内经:“夫候之所始,道之所生”。“候”,是表现于外的各种现象、征象;“道”,是法则和规律的意思。说明根据事物的外在表现,可以总结出事物变化的法则和规律。...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0878.html

述病部上_内经博议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古人察病之源.推病之自.审病之确.莫过内经.后世务为支离.故昧厥所由.而不能知阴阳脏腑之所以然.今聚内经十六卷之文.总其散见.合而述之为病情八章.使后学得所指归焉....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jingboyi/726-10-0.html

共找到495,98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