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在线阅读

...唐朝实录除此外均已失传,此书因系韩愈所撰,尚保存在昌黎先生外集中,使我们得以看到唐人所修实录的真面目,与大唐创业起居注同为极珍贵的历史文献。实录按时序记述了唐顺宗李诵在位8个月间事迹,并上溯李诵在藩邸的情况,下延死后葬于...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800.html

指法之其他指法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脉除了上述常用指法外,尚有一些在特殊情况下使用的指法。如重订家直诀中即载有“侧指法、挽指法、辗转指法、俯仰指法”等等,并一一作了说明。 其曰:“病者气口处骨肉不平,须用侧指法;病者不能平臂而侧置,须用挽指法;俯仰者,三指轻重相畸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76.html

总论_古今名医汇粹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罗东逸曰∶经云∶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古今察脉之精。莫过内经内经之诊法甚详,脉法甚约。自叔和脉经兴,而脉象繁,为二十四,撰出七表八里九道之名,以为诊病莫尽于此。不知名象愈繁,道莫准,将求精而愈失之。盖由不知脉为胃气之本源,其...

http://qihuangzhishu.com/631/32.htm

对四发展的展望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和小儿指纹的望诊,是十分细致的,是其他医学所不及的。 2、脉中医发明最早,研究观察得很细,传播很广。阿维森纳在医典中就吸收了王叔和的内容。 3、注意胃气的存亡。这一思想贯穿在望、闻、问、切四之中。 4、整体观念。对于任何一个...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68.html

如何正确应用脉_【中医宝典】

...脉是一种简便而细致的诊断方法,要想摸得准确,除掌握各种脉象特点,反复实践,认真分辨外,还要采用正确的诊脉方法。 诊脉时,要让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宜向前或略左右伸展平放,并注意使手臂位置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直腕仰掌,以使血流畅通,不致...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3142.html

脉象变动之病理方面认识(二)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用对比的方法辨脉和病机在古脉学中尤为常见,这可能是与中医的理论体系的基础是阴阳有关。因为二分法在中医学的各个领域中都是表现得突出的,脉亦不例外,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来疾去徐,上实下虚,为厥巅疾;来徐去疾,上虚下实,为恶风也”。 用...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83.html

小儿脉基础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布局,小儿脉息至数等等,各持已见,明·张介宾景岳全书日:“凡小儿,既其言语不通,尤当以脉为主,而参以形色、声音则万无一失。”足见小儿脉诊法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年龄与至数 小儿的年龄与脉搏的至数有直接的关系,故持脉之道,必先明小儿年龄...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10.html

病理性脉象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家正眼又增加疾脉,故近代多从二十八脉论述。脉象是通过位、数、形、势等四方面来体察。位即脉之部位,是指在皮肤下的深度而言。脉位分浮沉,浅显于皮下者浮脉,深沉于筋骨者为沉脉。数即至数,是指脉动的速率,脉数分迟数。一息不足四至为迟,一息五、...

http://qihuangzhishu.com/92/28.htm

脉位_三昧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或问古人以三部分别脏腑.而大小二肠之脉.或隶之于两寸.或隶之于两尺.未审孰是孰非.愿示一定之理.以解学人之惑.答曰.皆是也.皆非也.似是而非者也.缘经无显论.所以拟议无凭.要知两手三部.咸非脏腑定位.不过假道以行诸经之气耳.观灵枢经脉.虽...

http://qihuangzhishu.com/845/6.htm

问高章纲卑损诸脉_三昧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旅泊苕溪.偶检嘉言先生仲景脉法解.坐有同人谓石顽曰.夫脉之显着共闻者.尚且指下难明.况乎险奥幽微.人所共昧.如高章纲 卑损之脉.既非恒有之象.何长沙博采古训.以眩耳目.喻子曲为释辞.以夸博识乎.答曰.此古圣至微至显之的诀.不能晦藏于密....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zongsanmei/845-12-10.html

共找到474,28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