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之情志保健_中医养生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张仲景在其伤寒杂病论序中畅言养生的重要性,同时责怪和痛斥时医、时人无视养生,是“举世昏迷”,“不惜其命”,只知“竟逐荣势,企踵权豪”,“准名利是务”,实在是“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劝导世人重生命,固根本,可谓“晓之以理,动之以理”。可见...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5185.html

诸子百家养生各有侧重_养生文化_【中医宝典】

...云“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里的三戒,即是根据人的年龄不同,生理特点不一样,而提出的具体养生方法。 除三戒外,孔子还提出了“仁者寿”的养生理论,如他在中庸中...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226.html

本草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药学著作。八卷。明·王纶撰。约刊于1500年。本书将明以前医药典籍中所载药物及药学理论加以整理,共分三部。第一部(卷一)总论药性,多引用神农本草经内经之说;第二部(卷二-六)为主体,将药物分为草、木、菜、果、谷、石、兽、禽、...

http://qihuangzhishu.com/166/529.htm

本草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药学著作。八卷。明·王纶撰。约刊于1500年。本书将明以前医药典籍中所载药物及药学理论加以整理,共分三部。第一部(卷一)总论药性,多引用神农本草经内经之说;第二部(卷二-六)为主体,将药物分为草、木、菜、果、谷、石、兽、禽、...

http://qihuangzhishu.com/196/3155.htm

历代名医是如何看待气功_气功养生_【中医宝典】

...最迫切问题。所以,气功虽已不象汉唐时期那么盛行,但并没有被排斥在医界正宗之外。金元时期医学界四大名医之一、寒凉派代表人刘完素在他的素问病机气宜保命中就有气功养生的记载:“吹嘘呼吸,吐故呐新……此皆修真之也”。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2659.html

秋季养生_中医养生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烦躁等情绪变化。因此,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说明秋季养生首先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以避肃杀之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我国古代民间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xiyiyangshengxue135/152-20-4.html

饮食养生_中医养生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饮食养生,就是按照中医理论,调整饮食,注意饮食宜忌,合理地摄取食物,以增进健康,益寿延年的养生方法。饮食是供给机体营养物质的源泉,是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完成各种生理功能,保证生命生存的不可缺少的条件。汉书·郦食其传所说:“民以食为天”...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xiyiyangshengxue135/152-10-0.html

泰定养生主论养生_中医养生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泰定养生主论,元代吴人王王圭著。王王圭爱好炼丹之术,更精于医道,活了九十多岁。全书凡16卷,所谈养生内容集中在如下三个方面: 1.养生须自婚合、孕育、婴幼、童年开始。本书认为:“病蛾无能茧之蚕,破蕊无结实之果。”只有父强母壮,精满血盈...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5302.html

天人合一话养生_【中医宝典】

...中就明确指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老子中也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是大自然的产物,同大自然是密不可分的。所以,人们养生,就是使自己融人大自然之中。正如<吕氏春秋>所分析的:使生命不能顺应天性的是欲望...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8013.html

夏季养生_中医养生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夏季养生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养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一、精神调养夏属火,与心相应,所以在赤日炎炎的夏季,重视心神的调养。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xiyiyangshengxue135/152-20-3.html

共找到556,04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