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的神妙世界(1)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百岁。这就是黄帝内经非常重要的思想——“治未病”。 黄帝内经:“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就是说上等的医生不是去治疗已经得了的病,而要在没有得病之前,就让它不得病。你想,干脆就不得病了,这来得多么彻底!在当今社会,这种思想...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404.html

黄帝内经的放腹水疗法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张吉 北京中医药大学 腹水症黄帝内经称为“鼓胀”、“膨胀”等,后世称为“单腹胀”。关于鼓胀,黄帝内经有数篇记载。如素问·腹中论中“有病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名为鼓胀。”灵枢·水胀篇有“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4001.html

六腑以通为用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又是水液升降排泄的主要通道。六腑和五脏的不同点在于它有时出,有时入、有时实,有时虚,是出纳、消化和转输的一个“大集体”。所以六腑贵在功能协调,畅通无阻,否则就会影响“传化物”的功能,所以六腑以通为用”。...

http://qihuangzhishu.com/109/239.htm

关于李经纬内经全释_【中医宝典】

...一、关于内经名称: 内经或称之为内景图,其实按其内容与图示目的是很不相同的,当然也有相关性。内景图严格讲是人体内脏的解剖图,其目的是要给予学习人体解剖、内脏关系的人以图示,而内经则明显富有 道家养生方法图示的目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682.html

黄帝内经中如何论情志_【中医宝典】

...意的总称。黄帝内经将其分属于五脏:心志喜;肝志怒;脾志思;肺志忧;肾志恐。 七情和五志皆由五脏功能化生,是人之常情,缺一不可。七情和五志的表现形式不一样。七情相对五志而言,是在外来刺激作用下表现于外的情绪。五志是在外来刺激作用下隐藏于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041.html

脏腑_三指禅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大包;足少阴肾,从足心涌泉,而走腹之俞府;足厥阴肝,从足大指大敦,而走腹之期门)。所以膀胱、胃、胆、脾、肾、肝,皆称之曰足。以阴阳多少言∶太阴、太阳为正,少阴、少阳次之,厥阴(阴尽也)、阳明(并左右之阳,两阳合明也)又次之(本王启元内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sanzhichan/786-5-31.html

附论_内经博议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天藏德.而以日为光明.人心藏神.而以阳气为固密.阴阳之道.必有所先养生之本.亦必有所谨.此内经原病之所起.必眷眷于阴阳之论也.而又曰阴阳之要.阳密乃固.夫人身之阴阳皆欲固也.而必曰阳密乃固.其道维何.盖阳者皆气而近浮.浮则在上.故曰阳因而...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jingboyi/726-7-5.html

防微杜渐_趣味中医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可能发生的宫廷政变。在医学上,防微杜渐体现了预防为主的原则。中医十分重视早期诊治疾病。内经:“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任何疾病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高明的医生应该趁疾病轻浅的时候治疗,若疾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quweizhongyi2045/150-4-7.html

五脏五主论_内经博议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其主肾也.肺之合脉也.其荣毛也.其主心也.肝之合脉也.其荣爪也.其主肺也.脾之合肉也.其荣肌也.其主肝也.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五脏藏神主用.而职有贵贱.事有相使.内经明之矣.而于五行之相克.脏之受制....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jingboyi/726-6-5.html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观_养生文化_【中医宝典】

...千百年来,许多仁人志士对长寿养生进行过详尽的探讨和论述。然而,真正从医学角度对养生之道和长寿之法进行系统论述的,黄帝内经则为首创。因此,弄清黄帝内经养生观对于实现长寿之善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随从四时变化规律 四气调神大论曰:...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098.html

共找到495,98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