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方重视补充医学谈老子的“无为”思想_【中医宝典】

...了“补充医学”与“替代医学”以弥补目前诊疗手段的不足。 而祖国医学以人为本,明确“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论点。从人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出发,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又《素问·宝命全形论》:“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能应...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9632.html

春秋战国时期职业医生的出现和医学基础理论体系的萌芽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天人相应论等思想,因而使中医理论一开始就具有浓郁的哲学思想气息。三、医学基础理论体系的奠定随着巫、医的分流和医学研究的开展,春秋战国时期医学理论逐渐形成。如春秋时医和的阴、阳、风、雨、晦、明“六气”致病,扁鹊言论涉及的“五脏”、“肠胃”、“...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44.htm

浅述古代医学书目的学术特点_【中医宝典】

...著录的“医学典籍”,从实际内容看,不单纯是医学类典籍,另著有兽医、法医、丹方、神仙等内容的图书,因此,古代医学书目所著录图书的内容存在“人兽不分,巫医不分”的混乱情况。 在综合性目录中,《七略·方技略》把医书分为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670.html

明代中外医学交流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蜀锦。从曲直濑正纯学丹溪之术于京师,兼攻仲景、河间、东垣三家。著《外科单方》,独树一帜。与同学崛正意(号杏庵,1585~1642)相谋,立磋峨精舍,门下三千人从学。古林教学重《医学入门》,讲读以导诸生,使此书盛行于日本,取李《习医规格》梓行...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64.htm

医学入门书的空前发展与医学杂志的出现_【中医宝典】

...清代临证各科都取得许多新成就,同时也涌现了众多古医籍注释本和医学全书、类书、丛书的编纂出版;启蒙医书以及入门方书的编著、出版,继明代之后空前繁荣,成为清代医学发展的一大特点。我国第一本医学杂志《吴医汇讲》各方面来看,同现代期刊的特征颇...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728.html

梏的详细解释_新华字典"梏"字的意思_汉语字典梏的解释

...(形声。从木,告声。本义:木手铐) 同本义 [wooden hand-shackles] 梏,手也。——《文》 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吕氏春秋·仲春》 在足曰桎,在手曰梏。——《易·蒙》疏 甫愍然为之改容,乃得并解桎梏。——《...

http://hanwen360.com/x/688F.html

明代医学基础研究的发展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郭雍、张洁古、庞安常、李东垣、朱丹溪等人之说;张氏虽未明确反对方有执的错简重订,事实上却形成相互对立的两种观点。他的学生张志聪、张锡驹承袭师说,进行发挥,形成伤寒学中的维护旧论派。二、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与发展明代医学在诊断学、病案书写格式...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5-6.html

我国研制成互动式医学图像远程会诊系统_【中医宝典】

...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使我国医学信息技术应用更加趋于实用化。 主持这项研究的张建国研究员,这套远程会诊系统采用图像传输技术、图像遥测与控制技术、图像处理显示技术等高技术研制而成。它主要用于疑难杂症会诊,通过相距千里甚至更远的两家医院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3128.html

明代医学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幼科发挥》、薛已的诸种医书,都属于这类作品。 社会健康需求和临床实践永远不会停留在一点上,医学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也永远不会停止。创新是明代医学发展的主流,吴有性的《温疫论》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其中两颗璀璨的明珠。 吴有性发展了戾气,已...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64.html

《中国医学通史简编》的编撰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医源于巫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动物越高级,其本能越减退,所以以动物本能为医的唯一源泉是难以成立的。圣贤创医则是复古思潮的产物。所以医学起源问题绝非某一单纯观点所能圆满解释清楚的。 (三)中国古代医药学的形态结构。中国古代医学是传统医学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189.html

共找到125,22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