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切诊的诊脉部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从脉上显示出来,中医通过诊脉也可以了解全身气血的情况,清朝江笔华有诊脉:“病人双腕,高骨定为关,寸脉量虎口,尺脉准臂弯,左寸心包络,左关胆与肝,左尺司何职,膀胱肾余焉,右寸胸中肺,胃脾属右关,要知大肠肾,右尺自昭然------”明朝李时珍...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48.html

诊脉部位和方法_【中医宝典】

...(一)诊脉部位 诊脉部位历来有多种。《素问·三部九候论》记有三部九候诊法;《灵枢·终始》提出人迎寸口诊法;《素问·五脏别论》提出“独取寸口”诊法;汉·张仲景在《脉经》,对脉诊的理论作了较完整的整理。迄今脉诊仍是中医临床诊病不可缺少的方法...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84.html

单手诊脉是脉诊的最大误区_【中医宝典】

...回或止有至数为代。拙见认为,微脉系察指下之力,散脉是察指下之形。故微、散与促结代脉不能混为一谈。除此之外,笔者还有一个观点,即“单手诊脉”系脉诊里的最大误区。 余幼承衣钵,记得先父教学诊脉时,明确指出:诊寸口脉时,要用左手去诊病员的右手之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7258.html

诊脉要求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诊脉除调神用指外,还有一些重要的条件与原则,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并且需要切实遵守。因为,这些都是前人经验的结晶,是正确进行诊脉的保证。 体位 这主要是对患者就诊时的体位要求。患者一般正坐在医生的对面或侧面,前臂向前伸平,手心向上,腕部大致...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20.html

孙思邈悬丝诊脉_【中医宝典】

...叫施今墨老先生。施老先生曾给清廷皇室内眷看过病。他介绍说,这悬丝诊脉可说是亦真亦假。所谓真者,确曾有其事;所谓假者,悬丝纯粹是一种形式。原来,大凡后妃们生病,总要由贴身的太监介绍病情,太医也总是详细地询问诸如胃纳、舌苔、二便、症状、病程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5086.html

诊脉部位和方法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一)诊脉部位 诊脉部位历来有多种。《素问·三部九候论》记有三部九候诊法;《灵枢·终始》提出人迎寸口诊法;《素问·五脏别论》提出“独取寸口”诊法;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出寸口趺阳或太谿脉的诊法。 现在切脉沿用的寸口部位始见《内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667.html

两手比较诊脉法初探_【中医宝典】

...开窍,并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才能逆流挽舟,转危为安。 综上所述,两手同时诊脉,先总按再左右分部对比按脉,是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粗到细的脉诊方法。较之两手先后诊脉的传统方法更为简捷明了,细致入微,并且易学易用。只要勤学苦练,认真体察,...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47.html

诊脉动方法的独立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脉诊的独立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它还是起源性质的,取得了基本独立的条件,第二个过程是完全独立的过程。第二个阶段是以《内经》做为代表而起步的。 诊脉动方法由整个经络检查中独立起来,是脉诊形成的一个关键,但这种分化是逐渐的而非一蹴而就...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17.html

诊脉有方法和注意事项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1。时间诊脉的时间最好是清晨,因为清晨患者不受饮食、活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体内外环境都比较安静,气血经脉处于少受干扰的状态,故容易鉴别病脉。但也不是说其它时间不能诊脉。总的来说,诊脉时要求有一个安静的内外环境。诊脉之前,先让患者休息片刻,...

http://qihuangzhishu.com/92/26.htm

诊脉方法之治神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相反讲究举止,注意仪态也可以收到修养情操,陶冶神思的效果。因此,医者在诊脉以及整个医事活动中都应注意调整自己的举止仪态。《黄帝内经》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指出:“是以诊有大方,起坐有常,出入以行,以转神明。”张景岳在《类经》中进一步解释说:“...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18.html

共找到31,63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