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中对望色的论述_中医望诊_【中医宝典】

...回光返照”、“残灯复明”,故经曰:“五色精微象见矣,其寿不久也。” 色诊部位与脏腑关系 《内经》分别在《灵枢·五色》和《素问·刺热论》中论述色诊部位与脏腑的关系。 《灵枢·五色》中有“明堂骨高以起,平以直,五脏次于中央,六腑挟其两侧,首面上...

http://zhongyibaodian.com/wangzhen/a11652.html

诊脉动方法的独立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分化比较完成的晚,到《内经》时代尚未完成,所以《内经》有尺寸诊法、诊尺法等所谓诊尺实是诊尺肤亦就是古人皮诊之遗法。 再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诊脉动要独立须与色诊分开,古代经脉诊法是包括一部分色诊的,因为经脉皮部尤其是络脉必然影响外在的颜色和性质...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17.html

淳于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时庆年70余,无子,愿将术尽授之,更传秘藏之《脉书》、《五色诊》、《奇咳术》、《上下经》、《揆度阴阳外变》、《药论》、《石神》、《接阴阳禁书》,受读解验之,事之三年许,为人治病,多良效。文帝四年(前174年),中人上书诬告,传至长安,少女缇莹...

http://qihuangzhishu.com/167/940.htm

中国古代名医谱_【中医宝典】

...淳于意(约公元前215-前155年),山东临淄人。曾做过齐国的太仓 长,故称仓公。西汉初著名的医学家。会五色诊病,知人生死,仓公在医学上最伟大的贡献是创立"诊籍",即建立病例。 华佗:名敷,字元化(约公元110-207年),沛国谯郡(今安徽...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30.html

色诊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诊断学名词。系望诊内容之一。通过观察面部颜色及光泽的变化诊断病情。诊察时,以五色主病为重点,结合颜色的浮露沉隐,润泽枯槁及上下扩散的方向等。如色浅浮露,主表病;色晦暗沉隐,主里病;色淡而疏落多为新病邪浅,色深而壅滞多为久病或邪盛。润泽为有...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294.htm

色诊篇_《古今医统大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脉要精微篇 帝曰∶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赤欲如帛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青欲如苍璧之泽,不欲如蓝;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苍。五色精微之象见矣,其寿不久也。五脏生成篇 曰∶色见青如草兹者死,黄如...

http://zhongyibaodian.com/gujinyitongdaquan/336-15-3.html

色诊病_《推拿抉微》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陈紫山曰∶五色多在面,吉凶要观形。红赤多积热,风生肝胆惊。面黄多食积,唇白是寒侵。青黑眉间出,黄梁梦里人。五声由肺出,肺绝哭无声。气短咽喉塞,喘多医者惊。哑声热不退,腹痛冷相侵。听罢知虚实,存知在耳鸣。小儿无脉诊,吉凶虎口凭。涂蔚生曰∶存...

http://zhongyibaodian.com/tuinajuewei/684-8-4.html

鼻部的皮肤颜色_《常见病自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发生了问题。传统医学对鼻部色诊也有许多经验性总结。鼻头色青,为腹中痛;色黄,为内有湿热;色白,为失血;色赤,为肺脾有热;色微黑,为内有水气;色明润,是无病的表现或表示病将痊愈。除此以外,如鼻孔干燥而色黑如烟熏者,是阳毒热深之征象;鼻孔冷清而色...

http://qihuangzhishu.com/133/92.htm

色诊_《内经知要》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脉要精微论》曰∶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精明见于目,五色显于面,皆气之华也,言气而血在其中矣),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青欲如苍璧之泽,不欲如蓝;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苍(五色之欲者,皆...

http://qihuangzhishu.com/747/7.htm

颅面先兆——颅面相学_《中医疾病预测》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其面部色诊分布图,确定了面部望诊的定位问题。如曰:“明堂骨高以起,平以直,五脏次于中央,六腑挟其两侧,首面上于阙庭,王宫在于下极,五脏安于胸中。”符合《内经》内外相应,上下相候,左右相配,中以候中的规律,表明五脏六腑在面部各有其相应的色诊...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jibingyuce/128-6-1.html

共找到22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