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幼幼新书》_中医儿科书籍_【岐黄之术】

...《巢氏病源》惊∶小儿惊者,由血气不和,热实在内,心神不定。所以发惊甚者,掣缩变成痫。又小儿变蒸亦微惊,所以然者,亦由热气所为。但须微发惊以长血脉,不欲大惊,大惊乃灸惊脉。若五、六十日灸者,惊复更甚。生百日后,灸惊脉乃善耳。《小儿形证论》...

http://qihuangzhishu.com/343/103.htm

(痘疹泄秘)_《古今医统大全》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黑也。其责安得不归于肾乎?调其未载五脏之方则可矣,谓其谬论,《辨》亦未知思也。予每参合五脏立方,罔不应验,故录其方法于四色辨中,以备全论,医者审之。□【顺】 春夏为顺。先发惊搐而后出痘者顺。先发热、热歇出痘顺。饮食如常顺。二便如常顺。【逆...

http://qihuangzhishu.com/336/1570.htm

三部九_《针灸甲乙经》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黄帝问曰∶何谓三部?岐伯对曰∶上部中部下部,其部各有三,三者,有天,有地,有人。上部天,两额之动脉;上部地,两颊之动脉;上部人,耳前之动脉。中部天,手太阴;中部地,手阳明;中部人,手少阴。下部天,足厥阴;下部地,足少阴;下部人,足太阴...

http://qihuangzhishu.com/661/72.htm

五疳_《幼幼新书》_中医儿科书籍_【岐黄之术】

...茅先生论∶小儿生下有五疳。风疳,主肝,面青黄色,眼生障膜,头摇,揉眼鼻。惊疳,主心、面黄赤,身壮热,或泻色青黑,惊叫,口鼻干燥、遍身虚汗。气疳,主肺,面黄白,咳嗽,鼻下赤烂,上渴气喘,毛发焦黄,形容枯瘦。食疳,主脾,面色痿黄,腹热...

http://qihuangzhishu.com/343/295.htm

上睑下垂_【中医宝典】

...还伴有其他的精神症状。 本病西医治疗,多为对因治疗。对先天性上睑下垂,可采用手术矫正法。 本病在中医方面有“睢目”、“睑废”之称,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之别。先天性是属禀赋不足,命门大衰,脾阳不振所致;后天性有风邪入络,气血运行失畅,筋肉失养所致...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6086.html

_《慈幼新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犹可挽回,弯外者,万不救一。五岁以上,以一指取寸关尺三部,六至为和平,七八至为热,四五至为寒。浮弦为风痫,沉缓为伤食,促为惊,细为冷,单细为疳劳,洪为虫积,浮而迟,潮热者为胃寒。半岁以下,于眉端发际之间,以名中食三指候之,儿头在左,举右手,...

http://zhongyibaodian.com/ciyouxinshu/890-6-3.html

踏莎行·馆梅残赏析四_【古诗文大全】

...,但“馆”、“征辔”两语,透示了词中的远行人其实是无暇无心去欣赏大自然所赐予的美景。且征辔连摇,客观的情形也是十分急迫。春景之热与行者之冷似乎互成隔膜。“离愁”两句拈出主题,与馆、征辔之义绾合。而以“春水”喻愁,暗承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

http://wenxue360.com/gushiwen-shangxi/1725.html

五官科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装配义眼等,更反映了唐代多方面的眼科成就。(一)五官科病症的早期总结隋唐时,《诸病源候论》、《千金方》、《外台秘要》等书,对前代零散的五官科病症进行了系统总结,所论及的五官科病症已达百余种,针眼、雀目、睢目(上险下垂)、鼻衄、鼻生疮、耳疮、耵...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54.htm

八纲基本证_中医辩证_【中医宝典】

...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虚证与实证、阴证与阳证,是四对既互相对立而又互有联系的八个方面证。 其实,它们并不是完整而具体的证,只是对病情的大体分类而已。 一、表里辨证--简述、表证、里证、半表半里证、表里证鉴别要点 二、寒热辨证--简述、...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a11328.html

中医治疗月不调的中药方剂大全_【中医宝典】

...庵闾子丸 八珍养血丸 鳖甲汤 赤芍药汤 川乌头丸 醋煎丸 当归汤 导经汤 大效紫菀丸 地黄散 丁沉丸 茯苓丸 琥珀丸 金露丸 金露圆 聚宝养气丹 四神丹 调经散 温经汤 方剂主治:月不调 保生丸 当归煎丸 丁沉丸 金露丸 熟干地黄丸 ...

http://zhongyaofangji.com/zhuzhi/yuehoubutiao.html

共找到33,07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