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热_《中医诊断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相反的一些假象如“寒极似热”、“热极似寒”,即所谓真寒假热,真热假寒。这些假象常见于病情危笃的严重关头,如不细察,往往容易贻误生命。1。真寒假热:是内有真寒,外见假热的证候。其产生机理是由于阴寒内盛格阳于外,阴阳寒热格拒而成,故又称“阴盛格阳...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xue/92-3-2.html

张景岳急症治法探析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如虚损、劳倦内伤及其他杂病。症见困倦、怠惰嗜卧、懒于言语、脉缓而大。张氏以培补元气、扶本为主。而对于“元气不足而虚热不已者”,强调“必有大补元煎,庶乎从之自愈”。对于元气大虚者,虽有寒邪亦不可攻,单培根本,正复邪将自散;或真寒假热等证,“...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69241.html

辨证_《中医名词词典》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恶寒、发热,四肢关节微痛,以后又出现呕吐、胸胁满闷的少阳症状。两经的症状并见,且有先后出现之分的,故名。浮热指阴寒盛于内,虚阳浮于外的“真寒假热”。指外感初期的表热。腑证指三阳经病变影响到所属的腑而言。如太阳病见有少腹胀.小便不利,是水蓄...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cicidian/109-6-3.html

四气_《中药基本理论知识》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时也要注意。如当用热药而用温药、当用寒药而用凉药,则病重药轻达不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反之,当用温药而用热药则反伤其阴,当用凉药反用寒药则易损其阳。至于寒热错杂的复杂病证,则当寒、热之药并用,使寒热并调。尤其要辨清寒热的真假,如遇真寒假热之证,...

http://qihuangzhishu.com/263/9.htm

四气_《中药基本理论知识》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时也要注意。如当用热药而用温药、当用寒药而用凉药,则病重药轻达不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反之,当用温药而用热药则反伤其阴,当用凉药反用寒药则易损其阳。至于寒热错杂的复杂病证,则当寒、热之药并用,使寒热并调。尤其要辨清寒热的真假,如遇真寒假热之证,...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jibenlilunzhishi140/263-7-2.html

中医基础之阴阳学说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发展的结果。 阴阳格拒 阴阳格拒,是阴阳失调病机中比较特殊的一类病机,主要包括阴盛格阳和阳盛格阴两方面。主要由于某些原因引起阴和阳的一方盛极,因而壅盛于内,将另一方排斥格拒于外,迫使阴阳之间不相维系,从而形成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等复杂的临床现象...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691.html

中医基础之阴阳学说_【中医宝典】

...发展的结果。 阴阳格拒 阴阳格拒,是阴阳失调病机中比较特殊的一类病机,主要包括阴盛格阳和阳盛格阴两方面。主要由于某些原因引起阴和阳的一方盛极,因而壅盛于内,将另一方排斥格拒于外,迫使阴阳之间不相维系,从而形成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等复杂的临床现象...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65.html

阴阳失调_《中医基础理论》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拒表现为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等复杂的病理现象。1.阴盛格阳(真寒假热):阴盛格阳,是指阴寒过盛,阳气被格拒于外,出现内真寒外假热的一种病理变化。如虚寒性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其证除有阴寒过盛之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细欲绝等症状外,又见身反不...

http://qihuangzhishu.com/44/116.htm

关格_《景岳全书》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泻,而阴分见阴,有不可泻。阴极于阴者,若乎当补,而阳分见阳,又不可补。病若此者,阳自阳而阳中无阴,阴自阴而阴中无阳,上下否隔,两顾弗能,补之不可,泻之又不可,是亦关格之证也,有死而已。此与真寒假热,真热假寒之证,大有不同,学人当辩其疑似。...

http://qihuangzhishu.com/124/142.htm

关格_《景岳全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泻,而阴分见阴,有不可泻。阴极于阴者,若乎当补,而阳分见阳,又不可补。病若此者,阳自阳而阳中无阴,阴自阴而阴中无阳,上下否隔,两顾弗能,补之不可,泻之又不可,是亦关格之证也,有死而已。此与真寒假热,真热假寒之证,大有不同,学人当辩其疑似。...

http://zhongyibaodian.com/jingyuequanshu/124-22-3.html

共找到20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