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以来对脉辨研究的进展(一)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到明清时医学家,尤其是那些深通理论的学者,在这方面不断作出新的成绩,尽管他们不一定知道这是具有脉学和辨证上的方向性的意义。 尽管自《脉经》以来在各种脉学著作中一直在引用古脉学的有关的内容,甚至亦提出一些新的内容,但他们对以脉来伺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97.html

血不归经_因病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血不归经即血液不循经脉运行而溢出于外。 【血不归经】 血证之一。又叫“血不循经”。即血液不循经脉运行而溢出于外,如崩漏、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由气虚、气逆、血瘀、火热等多种原因引起。...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5919.html

伏暑辨二十八_《六因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伏暑辨第一伏暑秋发,头痛无汗,恶寒发热,身痛,胸腹满闷,或吐或泻,此新感外邪,引动伏暑。宜用香莆饮合正气散,表里两和也。此伏暑之提纲。凡夏间伏暑,因遇秋令凄惀之寒,袭于腠理,致内邪亦为引动·故无汗头痛身疼,发热恶寒,系新感之见证,尚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liuyintiaobian/788-5-2.html

因病_《虚损类钩沉》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为损之渐,损为虚之积。因此,上述经旨亦能洞达虚损之因病。总之,《内经》认为本病的发生是因七情、饮食、劳欲之失宜及外伤而致精气不足。清·薛雪《医经原旨》:“夫人之虚损,有先天不足者,有后天不足者,先天者由于禀受。”明·皇甫中《明医指掌》曰...

http://qihuangzhishu.com/1042/9.htm

风寒_因病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风寒指风和寒相结合的邪。 【风寒】 指风和寒相结合的邪。临床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头痛、全身酸痛,鼻塞流涕、舌苔薄白、脉浮紧等。参见“风寒感冒”。...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5637.html

赋_《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发热。)或出七情动火,火动生痰。有因行藏动静以伤暑邪,或是出入雨水而中湿气。亦有饮食失调而生湿热,倘或房劳过度以动相火。(以上六。)制伏相火要滋养其真阴,(以下六言治法。)祛除湿热须燥补其脾胃。外湿宜表散,内湿宜淡渗。阳暑可清热,...

http://qihuangzhishu.com/740/17.htm

外科疾病的因病_《中医外科学》_中医外科书籍_【岐黄之术】

...外科疾多生于体表,易诊断,但每一种外科疾病都有不同的致病因素和发病机理,中医临床主张“审症求因,辨证论治”,不同的因病,证候与治疗也就不同。因此,掌握因病,对于诊疗外科疾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http://qihuangzhishu.com/80/6.htm

病毒性心肌炎因病浅探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运化的水谷精微是心肌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病理情况下,邪毒侵袭胃肠,浸淫营血,心神被扰,则见心悸、胸闷、胸痛、气短等症。 由于本病虚实夹杂,复杂,许多医家还常常借用现代医学对本的分期(急性期、恢复期和慢性期)来对病分别加以分析。 ...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81136.html

伏气_因病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伏气指邪伏藏体内,经过相当时期而发病。 【伏气】 指邪伏藏体内,经过相当时期而发病。郁热内发,最易伤阴。病变部位有深有浅,有发于少阳、阳明、少阴和厥阴等经的不同。邪郁越深,病情越重。发病时由里达表,病程常缠绵多变。参见“伏气温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5650.html

审察无失气宜论_《古今医统大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有一毫差误之失。若然,则治病求属之道,庶乎其无愧矣。至真要大论曰∶审察,无失气宜。意蕴诸此。尝谓医道有一言可以尽其要者,运气是也。天为阳,地为阴。阴阳二气,各分三品,谓之三阴三阳。然天非纯阳,而亦有三阴;地非纯阴,而亦有三阳。故天地上下...

http://zhongyibaodian.com/gujinyitongdaquan/336-16-10.html

共找到193,17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