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岐黄典籍图释,究经旨学派流传_医药史料_【中医宝典】

...的《内经辨言》,莫枚士的《研经言》等,计约九十余种。 张世贤,字天成,号静庵,明代正德间(公元1506~1521年),四明(今宁波市)人。以医术闻名,继宋代丁德用、元代滑寿之后,对《难经》八十一篇加以图释,而著成《图注八十一难经》,刊行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shiliao-2/b34746.html

黄帝内经简介_【黄帝内经】

...。还有节要注释《内经》的,如元·滑寿《续素问钞》,黄俅《黄帝内经素问节文注释》,明·李中梓《内经知要》,清·汪昂《素问灵枢类纂约注》,陈念祖《灵枢素问节要浅注》,以及唐宗海《中医汇通医经精义》等。 ...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165.html

血余_中医药书籍汇集【中药材大全】

...固 .存性.《本草求真》血余(人)逐瘀血余(专入肝心。兼入肾)。味苦微温。据书载能补肾壮气。然总不如地茱参耆为补精补气之最耳。(素问曰。肾之华在发。王冰注云。肾主髓。脑者髓之海。发者脑之华。脑减则发素。滑寿注云。水出高源。故肾华在发。发者血...

http://zhongyaocai360.com/zhongyao/xieyu.html

《难经》脉法对后世的影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后世脉法都是原出于《脉经》的。这充分说明《难经》中有关脉诊部分对后来脉法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 《难经》是古医籍出现注解最早的和历代医家作注最多的。自三国,吴太医令吕广起,后如唐·杨立操、宋·丁德用、金元时张元素、滑寿等,明清时注家更多...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485.html

气与血的关系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相互依存,相互资生,共同维系并促进着生命活动。所以元·滑寿《难经本义》说:“气中有血,血中有气,气与血不可须臾相离,乃阴阳互根,自然之理也。”气与血之间的这种关系可以概括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一)气对血的作用 气对血的作用可概括...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916.html

中医脉象之革脉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兼得,所以是错的。《脉诀指掌》、《太素脉秘诀》同《中国医学大辞典》:“此脉其象沉伏,按之实大如鼓皮为弦芤两脉相合之象。”较之滑寿等人之说更为不伦。个别脉书疏忽了革脉中定的条件,例如《医学心悟》说:“革,浮而坚急也。”《医宗金鉴》说:“浮而极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30.html

辽夏金元时期医学家传记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堂号,所以将书名取为《瑞竹堂经验方》。 十八、滑寿 滑寿(约1304~1386),字伯仁,晚号樱宁生,祖籍襄城(今河南襄城县),后迁仪真(今江苏仪征县),又迁余姚《今浙江余姚县》。滑寿自幼聪明好学,善诗文,通经史诸家。先从京口(今江苏镇江市...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35.html

医学典籍的整理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精彩,全书分为摄生、阴阳、藏象、脉色、经络、标本、气味、论治、疾病、针刺、运气、会通共12类,390条。4、小型阐释《内经》之悴为使人掌握《内经》的基本精神,明代出现了由博返约,提纲挈领,讲解《内经》主要现点的著作。由滑寿原注、汪机续注的《读...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48.htm

《难经》词义释疑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口,言物入于胃,疾奔而下太仓也。”滑寿注:“贲,与‘奔’同,言物之所以贲向也。”可见,“贲门”即“奔门”之义。因为食物入口后迅速下奔,故名。 ...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9118.html

伏脉之单脉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水谷不化”,李中梓所谓“少火消亡”,滑寿所谓“左寸伏,心气不足神不守,尺伏肾寒、精虚,皆其类也”。周学海叉谓:“伤寒有通脉四逆证,此元阳大伤,阴邪上掩人心也,伏而几于脱矣,皆正气内怯而脉伏,伏脉之虚证也。少阴病,下利不止,厥逆无脉,用白通肠加...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24.html

共找到11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