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和注意事项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可用“一指(拇指)定关法”,而不细分三部,因小儿寸口部短,不容三指定寸关尺,且易哭闹,不合作。 4、举按寻:这是诊脉时运用指力的轻重和挪移,以探索脉象的一种手法。 滑伯仁枢要说:“之要有三:曰举、按、寻。轻手循之曰举,重手取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70.html

在临床的重要性_【中医宝典】

...说起学切脉,老师们在讲课时必定要把内经中的“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俱视独见适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云,故曰神”,以及王叔和枢要中指出:“大抵提纲之要,不出浮沉、迟数、滑涩之六脉也。”由此六脉切起,...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50.html

义简摩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学著作。周氏医学丛书学四种之一。八卷。清·周学海撰于1892年。作者阐述脉理,主张由博返约,执简驭繁。但又嫌濒湖脉学过于简略,于脉理无所发明,遂参阅脉经枢要宗三昧等有关文献五、六十种,并结合个人心得撰成些...

http://qihuangzhishu.com/191/1962.htm

义简摩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学著作。周氏医学丛书学四种之一。八卷。清·周学海撰于1892年。作者阐述脉理,主张由博返约,执简驭繁。但又嫌濒湖脉学过于简略,于脉理无所发明,遂参阅脉经枢要宗三昧等有关文献五、六十种,并结合个人心得撰成些...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629.htm

发展的时间差别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因此没有一个同样通俗易懂的、正确的学著作代替它,想要阻止的流传是不可能的。在此期间虽然还有唐代杜光庭的玉函经、宋代崔嘉彦的四言、刘元宾的诀机要、施发的察病借南、元代滑寿的枢要学著作,但是这些学著作...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05.html

总论_正眼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尺肤不可不详而考,主病不可不谙而识,四者得,而之道思过半矣。要精微论云∶“微妙在,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始之有经,从五行生。生之有度,四时为宜。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四变之动,与之上下。是以圣人...

http://qihuangzhishu.com/801/79.htm

阴阳类成_枢要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关缓.胃气虚弱.浮缓.脾气虚弱.不沉不浮.从容和缓.乃脾也.尺缓下寒脚弱.风气秘滞.浮缓.肠风泄泻.沉缓.小腹感冷.滑.不涩也.往来流利.如盘走珠.不进不退.为血实气壅之候.盖气不胜于血也.为呕吐.为痰逆.为宿食.为经闭(滑而不断绝.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ashuyao5305/217-10-0.html

要领之察独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如果某一部出现了异常的变化,则标志着该部所主的脏腑经脉发生了病变,注意体察这种异常变化,也是诊脉时,切实可用的方法。 唯独独有二:其一,一部之异于其余各部,如枢要所云:“一部之内,独大独小,偏迟偏疾,左右...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71.html

要领之六字诀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枢要提出:“察须识上下来去至止六字。上者为阳,来者为阳,至者为阳;下者为阴,去者为阴,止者为阴。上者自尺部上于寸口,阳生于阴也;下者自寸口下于尺部,阴生于阳也。 来者自骨肉之分,出于皮肤之际,气之升也;去者自皮肤之际,还于骨肉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72.html

总论_古今名医汇粹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罗东逸曰∶经云∶微妙在,不可不察。古今察之精。莫过内经内经之诊法甚详,法甚约。自叔和脉经兴,而脉象繁,为二十四,撰出七表八里九道之名,以为诊病莫尽于此。不知名象愈繁,道莫准,将求精而愈失之。盖由不知为胃气之本源,其...

http://zhongyibaodian.com/gujinmingyihuicui/631-6-14.html

共找到496,28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