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散(又名脾散)_【中医宝典】

...黄散(又名脾散) 【出处】《防风(120克) 【功效】脾胃伏火。 【主治】脾胃伏火证。目疮口臭,烦渴易饥,口燥唇干,舌红脉数,以及脾热弄舌等。 【用法】上药锉,同蜜、酒微炒香,为细末。每服一至二钱(3-6克),水一盏,煎至五分,温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3301.html

利药之木通_中药基础_【中医宝典】

...木通性味苦寒,有利水通淋,导热下行,通经下乳等作用,属利药。木通能降心火,导心经湿热由小便而出。配生地、竹叶,生甘草梢(名导赤散),可治疗心火盛,湿热下注所引起的小便不利、尿道作痛,舌尖红等症。 木通有明显的利水清热作用,可用于治疗...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a8694.html

要方治痛_《三十年临证经验集》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其体,气滞不能条畅其志,则其用必亢。犯胃乘脾,势所宜然。因疏痛要方:炒白芍15g、焦白术9g、陈皮12g、防风4.5g服二帖,诸证如失。按:痛要方乃刘草窗治肝脾不和、肝旺犯脾而致泄泻之名方。余临证中每遇此证,即用此方,投剂辄。然所见...

http://qihuangzhishu.com/144/67.htm

秋天爽凉秋早防_【中医宝典】

...华北地区一般在9~12月份流行,所以称此病为“秋”。 跟“夏季腹泻”(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起因不同,“秋季腹泻”的元凶却是几种比细菌还小的微生物,其中外形似车轮的“轮状病毒”就是幼儿“秋”的主要病原体。 其发病也和普通“拉肚子”不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444.html

湿胜则濡_病理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语出《素问·阴阳象大论》。指湿气偏胜出现大便泄泻的病理。脾喜燥而恶湿,湿气偏胜,则脾阳不脉,运化水湿的功能障碍,就会产生“濡”。濡,是肠鸣腹泻,泻出稀烂大便而腹不痛的症状。 ...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shishengzeruxie-282.html

湿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又称“洞”或“濡”。是因水湿阻于胃肠,脾虚不能制水所致,所谓:「湿盛则濡。」(《素问.阴阳象大论》)。临床表现有身重、胸闷、口不渴、腹不痛或微痛、大便溏稀、尿少或黄赤、舌苔滑腻、脉濡缓等。...

http://qihuangzhishu.com/109/1958.htm

_《症因脉治》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阴寒,理中汤、四逆汤、真武汤主之。寒伤三阳热解表,太阳,羌活汤;阳明,葛根汤;少阳,小柴胡汤。清热者,葛根黄芩黄连汤、黄芩汤主之。理中汤 见前。四逆汤 见前。真武汤生姜 白术 附子 白芍药 白茯苓羌活汤羌活 防风 川芎 黄芩 苍术 ...

http://qihuangzhishu.com/646/333.htm

针灸也要讲究补和_【中医宝典】

...补或,是中医学施治的原则。“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这是正治的常法。 很多人以为,补或只是药物治疗的法则,其实,药物与针灸治病采用的方法虽然不同,但施治原则是一致的。针灸时施用补泻手法的准则,必须建立在明确的辨证施治前提下,离开这个...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342.html

_《周慎斋遗书》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实病因由汗不宣,脉证对法当权,休将忽略轻生命,诀有言传出自然。者,其有余。有余者,邪气实也。实之法,有汗、吐、下三法,病在上者,或寒,或食,或痰,并宜吐之。邪在表者汗之,邪在里者下之,此皆有余之证,当及时施治,不可因循。盖补泻二字...

http://qihuangzhishu.com/694/32.htm

针灸讲究补和_中医针灸知识_【中医宝典】

...补或,是中医学施治的原则。“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这是正治的常法。 很多人以为,补或只是药物治疗的法则,其实,药物与针灸治病采用的方法虽然不同,但施治原则是一致的。针灸时施用补泻手法的准则,必须建立在明确的辨证施治前提下,离开这个...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b36689.html

共找到142,03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