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仰天地 天人合一——略谈五行学说与中医_【中医宝典】

...秘笈的要义。传统的中国人不论是绘画、书法,还是建筑、起居甚至婚丧嫁娶都要遵循五行生克的规律。五行学说到底是什么?它又是怎样和中医联系在一起的呢? 抽象的五行学说 当我向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副教授刘晓燕了解这个问题时,她向我描绘了一个美妙...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787.html

阴阳学说的形成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通过对阴阳学说形成的考察,可见古代的阴阳范畴,是实体、形式、属性的统一,也是自然现象、行为义理、宇宙图式的统一。 阴阳学说源于古人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易传 ·系辞下》)的取象思维。当人类从混沌向文明迈进时,对人类...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965.html

黄帝内经的治则学说_【黄帝内经】

...研究治疗法则的学说称治则学说。《黄帝内经》对治疗法则是颇有研究的,至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概括: 1.防微杜渐:包括未病先防和已病防变。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饮食有节,...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187.html

“太比艾提”学说_【中医宝典】

...维吾尔医药,是维吾尔族祖先长期同疾病不断做斗争而积累和创造的医学体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独特的理论。 “太比艾提”学说,系指人体防御能力。现代维医也有认为相当于“人体素质”。“太比艾提”学说,是说明人体对异常变化的防御、抵抗和再生能力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252.html

五行学说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朴素的辨证唯物的哲学思想。因此,古代医学家借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的各种现象,并用以指导总结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这就逐渐形成了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的祖国医学理论体系。 五行学说 一、五行学说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588.html

藏象和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藏象的"藏",是指藏居于体内的各个脏腑;而"象",是指表现于外的病理、生理现象。藏象即是指脏腑生理或病理表现于外的征象。藏象学说即是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脏腑之间相互关系的学说。 藏象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422.html

阴阳五行学说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一)阴阳学说的研究方法论意义的阴阳学说研究:自西医学传入我国,阴阳学说作为方法论在近现代对中医学是否还具有意义,在学术界就有争议。五十年代,在中医科学化的背景下,这一问题更发展成为一场较大规模的争论。“文革”中,有关教材对阴阳学说大多以...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474.htm

阴阳家、阴阳学说与中国传统医学_【中医宝典】

...循环与对立——阴阳家的“意”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先哲思维活动中最富哲学味道的理论构想,著名的科学史家李约瑟称此为“古代中国人能够构想的最终原理” [1] 。几乎所有研究古代文化思想、哲学、科学史的学者都承认,阴阳学说对于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845.html

阴阳学说_《中医基础理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的因素,阴证之中也存在着阳证的因素:所以阳证和阴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四)用子指导疾病的诊断中医诊断疾病的过程,包括诊察疾病和辨别证候两个方面。“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素问·阴阳象大论》)。阴阳学说用于诊断学中,旨在分析通过四诊而收集来...

http://zhongyibaodian.com/jichulilun/44-2-2.html

衰老机理的学说_《老年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近几十年来,随着现代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免疫学等边缘学科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衰老的机理有了深层次的认识,在大量实验证据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的学说。下面,就几个有代表性的并被广泛接受的学说作一简要介绍。一、遗传程序学说遗传程序...

http://zhongyibaodian.com/laonianxue/982-4-1.html

共找到116,76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