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_医史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北方人习惯称医生为大夫并沿用到现在。 【大夫】 清以前太医院长官的职位相当于大夫,因此,太医院五品以上的医官都称大夫。北方人习惯称医生为大夫并沿用到现在。见洪迈《容斋三笔》。...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562.html

盛寅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明代医家(1375-1411年)。字启东。江苏吴县人。为戴原礼再传弟子。永乐间(1403-1424年)为医学正科,因治愈宫廷和皇家人员之疾,遂授御医,掌太医院事。太子宠妃经期十月不至,众医以娠身贺,寅独谓不然,帝令寅诊脉,毕,出言病状。妃...

http://qihuangzhishu.com/193/1422.htm

十科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中国古代医学分科的合称。金代太医院将医学分为十科。即大方脉、小方脉、风科、针灸、口齿咽喉、眼耳、疮肿、折伤、金疮、书禁。太医院太医及医学生都要按科进行考核,以其优劣进行升降赏罚。各科之名目尚待进一步考证。...

http://qihuangzhishu.com/193/1244.htm

皇帝们用什么泡脚养生_中医文化中医八卦_【中医宝典】

...光绪皇帝泡脚用什么药方?最近,新发现的清朝最后一任太医院掌印御医任锡庚的《任锡庚御医手稿》中有了答案:该方中共有包括红花、牛膝草等11味中药。 手稿包括多本宫廷御用秘方,以及御医为光绪、宣统两位皇帝和慈禧太后看病的病历笔记。任锡庚是清朝...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100.html

葛林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明代儿科医家。字茂林。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精儿科证治,名闻京师。成化(1465-1487年)间被征为太医院医官,后历任至太医院院判。视疾精于望诊、闻诊及切脉决死生,善制方剂,疗效卓著。撰有《杏坞秘诀》一卷,已佚。卒年八十八。...

http://qihuangzhishu.com/168/1342.htm

生药库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药材管理机构名。在明代,全国各地都要按派纳的药材品种数量送往太医院中生药库,以御医二员与大使一员辨验收放,再由礼部委官一员监收。到年终造册两本,一留太医院备照,一送礼部查考。凡各监局讨取药料必须用印信,生药库内设大使和副使管理药库。...

http://qihuangzhishu.com/193/1467.htm

毕荩臣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明代医生。1595-1642年,字致吾,新城(今属山东,一说河北)人。初习儒,后以家贫而改习医,拜名医刘南川为师,尽得其传。以医术高明,尤善治痘疹及伤寒见长,而入太医院,授太医院吏目,其医德高尚,不计贫富,一视同仁,颇得好评,后殁于战乱。...

http://qihuangzhishu.com/166/638.htm

王道纯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清代医官。生平履贯欠详,为太医院吏目。曾奉敕与太医院医士汪兆元共同校正刘文泰所修之《本草品汇精要》,参照《本草纲目》等,纠其舛误,订其错落,并编成《本草品汇精要续集》。又整理宋崔嘉彦之《脉诀》,成《脉诀四言举要》二卷,附于上书之后刊刻。...

http://qihuangzhishu.com/194/1674.htm

沈好问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元代医家。字裕生,号启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其先世尝供职宋太医院,业小儿医。好问取家藏医籍,研读多年。因天资聪颖,治疾皆有效。尤以痘疹之证最为得心应手,常一剂奏效。后入太医院任院判。尝着《素问集解》、《本草类要》、《痘疹启微》等,惜均...

http://qihuangzhishu.com/193/1647.htm

徐彪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明代医家。字文蔚,号希谷。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太医院院使徐枢子。正统十年(1445年)被荐入太医院,先在御药房任职,三年后升为御医。1451年(景泰二年)升为院判。撰有《本草证治辨明》十卷、《论咳嗽条》、《伤寒纂例》各二卷。...

http://qihuangzhishu.com/195/405.htm

共找到3,55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