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之辨证病案_【中医宝典】

...归纳。如疾病的类别,可分为阴证阳证;病位的深浅,可分为表证里证;疾病的性质,可分为寒证热证;正邪的盛衰,可分为虚证实证。但它只是一种分析疾病共性的方法,远远不能表达脏腑经络受邪以后的病理变化。这就需要运用其他辨证方法.并使两者结合起来...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668.html

经络的生理功能_中医基础理论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机能活动保持相对的平衡。当人体发生疾病时,出现气血不和及阴阳偏胜偏衰的证候,可运用针灸等治法以激发经络的调节作用,以“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阴阳平复”(灵枢·刺节真邪)。实验证明,针刺有关经络的穴位,对各脏腑有调节作用,即原来亢进的可使之...

http://qihuangzhishu.com/44/89.htm

战国至东汉时期(4)黄帝内经_医药溯源_【中医宝典】

...内经所提出的“寸口诊法”进行了发展,确立了“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指出了气口部位寸、关、尺三部的阴阳属性,每部的浮、中、沉三候,以及脏腑经络配合关系;论述了切脉独取寸口以诊断疾病的原理,是由于寸口为“脉之大会”,是十二经脉经气...

http://zhongyibaodian.com/suyuan/b34772.html

中医妇科学的定义范围_中医妇科学_中医妇科书籍_【岐黄之术】

...生理病理特点和特有疾病的病因、病机、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活动规律,男女基本相同。但妇女在脏器方面有胞宫,在生理上有月经、胎孕、产育和哺乳等特有的功能,必然在病理上就会发生经、带、胎、产、杂等特有的疾病。如唐·孙思邈千金...

http://qihuangzhishu.com/81/2.htm

脏腑经络_医学真传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五脏为阴,六腑为阳;经脉为阴,络脉为阳。脏腑经络内经言之详矣。今总其要而言之。五脏者,三阴之所主也,厥阴主肝,少阴主心、肾,太阴主肺、脾。肝、心、脾、肺、,肾,木、火、土、金、水也,肝木为风,心火为热,脾土为湿,肺金为燥,肾水为寒...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zhenchuan/858-12-0.html

中医内病外治学的继承发明应用_中医文化中医研究_【中医宝典】

...的中医内病外治学,均为中医学外治法。中医内病外治学以任督二脉,膀胱经为主治经络。这三条经基本包揽了人体脏腑疾病的治疗穴位。各治疗穴位均在人体的正中线及旁侧。可很容易找到人体病症治疗所相应的穴位。并备有“三经”穴位图及部分经络穴位图。...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100.html

经络学说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有机的整体,并借此行气血、营阴阳,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平衡。 研究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脏腑之间的关系的理论,称为经络学说。是中医学分析人体生理、病理和对疾病进行诊疗的主要依据之一。“经络”一词首先见内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477.html

经络 气血循环的高速路_【中医宝典】

...,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别道奇行”的奇经八脉。他们共同构成了人体的经络系统。 诸病于内,必形于外,我们只要充分了解这些经络,也就找到了了解自身的金钥匙。 人体的十二正经隶属于脏腑,包括胃经、三焦经、心包经、小肠经、肝经、膀胱经、肾经、脾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221.html

中医针灸美容保健_【中医宝典】

...形式,气机正常,人的生命活动就正常。 ②调理脏腑功能以调精养精:中医认为,五脏藏精而不泻,六腑传导而不藏,通过经络、穴位调理脏腑功能,做到收藏有节,使精血各有所藏,精足而养,才能精足而化气。 ③调理性情以调神养神:红炉点雪中说:“颜色...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918.html

纳支补泻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子午流注针法之一。指十二经配合十二地支时间的针法。又称纳子法。素问·针解篇:“补泻之时者,气开合相合也。”十二经脉的血气盛衰,各有一定的时刻,古人以十二地支相配,一经一时,依次而行,称为纳支。即肺经寅时,大肠经卯时,胃经辰时,脾经己...

http://qihuangzhishu.com/192/301.htm

共找到662,45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