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多针刺”浅议_【中医宝典】

...关键词: 《内经》 多针刺 含义 作用 临床应用 腧穴分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三大类,针刺选穴一般是在辨证取穴的基础上组方,一穴一针。但是某些顽疾,一穴一针的治疗却难起沉疴,因而,多针刺的治疗方法旋而示之。《内经》中载有多针刺的论述,...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15.html

合论诸书之得失以示初学之从违(四条)_《医必辨》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汉已治平,大儒辈出,必取《内经》修明之。今阅全书,颇有汉文气味,必非歧黄之原文。然如《素问》所言五运六气,宏深奥妙,《灵枢》所言经络穴道,缕析条分,实秘笈之灵文,非神灵其孰能之?今学医者,不必读尽全书,如歧黄问答,尽可删去,只取其切要之句...

http://qihuangzhishu.com/305/4.htm

内经素问_《古今医统大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黄帝御极,坐明堂之上,临观八极,考建五常,以谓人生负阴而抱阳,食味而被色,寒暑相荡,喜怒交伤,乃与岐伯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雷公之伦,授业传之,而《内经》作矣。苍周之兴,秦和述六气之论,具于左史。厥后越人得其一...

http://zhongyibaodian.com/gujinyitongdaquan/336-16-25.html

内经》始终不离神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摄生”,是“治未病”的主要内容。《内经》在其确立的养生原则和具体方法时要求,务必做到“恬惔虚无”、“精神内守”,“气从以顺,各从其所”等等,并据此原则,制定了顺应四时气候特征的“养神”措施。只有如此,才能达到“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的养生...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7369.html

《黄帝内经》中饮食养生法_膳食养生_【中医宝典】

...《黄帝内经》中有大量饮食养生的原理和方法,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 。 《黄帝内经》中有大量饮食养生的原理和方法,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有关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节五味,避免五味偏嗜 酸、苦、甘、辛、...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2756.html

阴阳五行思想与《黄帝内经》_【中医宝典】

...对立着的事物和现象构成的。 《内经》关于阴阳存在的普遍性思想表现在两个方面,即认为阴阳在空间上无处不在和时间上的无时不在。在空间方面,《素问·阴阳离合论》说:“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一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032.html

论《内经》《金匮》阴虚阳虚症因各别治法不同_《症因脉治》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者,当补其血;若血虚有火者,则滋阴药中,又清火。立两法加减,则精血气三者,调补平和之理尽矣。夫柏天地煎,治精虚有火者;柏归芍丸,治血虚有火者。古人用地骨皮散,治劳瘵骨蒸,亦因气虚有火耳,即《内经》云∶阴虚生内热,治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http://qihuangzhishu.com/646/11.htm

太冲三焦论_《内经博议》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太冲三焦.内经之论备矣.后世冲督任分三脉.而不后曰太冲之义.中焦起营卫.而不知其为匡济于阳明.必欲求其为腑之形.以为三焦无状.空有名.是以其说纷纷.皆拘文牵义之徒也.经曰.冲脉者.五脏六腑之海也.五脏六腑皆禀焉.夫为五脏六腑之海.而...

http://qihuangzhishu.com/726/24.htm

循证论治常达变——《方剂学新思维》读后感_【中医宝典】

...□流行病学的方法开展临床研究,提倡“循证论治”之在“常达变”。 第四,临证处方的启迪。邢斌书中对方剂要素、药际关系、精确处方、模糊处方等进行铺垫后,专门列出了“方剂创制论”和“方剂运用论”两个章节来论述方剂的创新和运用。临证处方,怎样...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3225.html

病必先知症论_《医学源流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传变,《内经》言之最详。后之医者,病之总名亦不能,安能于一病之中,辨明众症之渊源?即使病者身受其苦,备细言之,而彼实茫然,不知古人以何药为治,仍以泛常不切之品应命,并有用相反之药,以益其疾者。此病者之所以无门可告也。学医者,当熟读《内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yuanliulun5175/160-7-20.html

共找到212,76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