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金匮》中风卒中症因各别治法不同_《症因脉治》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内经》中风,症因不一,有风入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 然闷,名曰寒热,此言风寒在表发寒热也。有风气入胃不得外泄,则为热中,此言风邪入里发热也。有人瘦则外泄而寒,为寒中泣出,此言人弱汗多,热气外泄,而为虚寒也。有风气与太阳俱入,散于分肉...

http://qihuangzhishu.com/646/10.htm

脾脏中风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古病名。又名脾中风。系风邪入于脾所产生的病证。《素问·风》有脾风(参见脾风条)的记述。《太平圣惠方·治脾脏中风诸方》:“夫脾气虚弱,肌肉不实,则腠理开疏,风邪乘虚入于足太阴之经,则令身体怠惰,多汗恶风,舌本强直,言语蹇涩,口面㖞僻,肌肤...

http://qihuangzhishu.com/192/1064.htm

中风伤寒脉_《伤寒发微》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仲景以浮缓脉为中风脉.浮涩而紧.为伤寒脉.中风有汗.伤寒无汗.何也.内经云.滑者阴气有余也.涩者阳气有余也.阳气有余.则身热无汗.阴气有余.则多汗身寒.大抵阴阳欲其适平而已.阳气不足.阴往乘之.故阴有余.阴气不足.阳往从之.故阳有余.风伤...

http://qihuangzhishu.com/155/20.htm

中风的中药治疗_神经内科中风_【中医宝典】

...,头晕或头痛,急躁易怒,或见多痰,肢体麻木,舌红苔白腻,脉弦或滑。 方药:白术、茯苓、天麻、橘红各15g,半夏、甘草各10g,生姜3片,大枣3枚。 上一篇目录下一篇中风的并发症及后遗症中风的六种类型及说明中风的物理治疗中风的预兆及相关说明...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ke-2/b17428.html

产后中风方论_《妇人大全良方》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曰∶产后中风,由产伤动血气,劳损脏腑未平复,起早劳动,气虚而风邪气乘虚伤之,故中风。风邪冷气客于皮肤经络,但疼痹、羸乏不任,少气。若筋脉挟寒则挛急 僻,挟湿则缓弱。若入诸脏,恍惚惊悸,随其所伤脏腑、经络而生病焉。...

http://zhongyibaodian.com/furendaquanliangfang/621-24-10.html

中风_《小儿卫生总微方》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有声.舌强不能言.汗出身软.眼下鼻两边人中左右有色白.可治.若一黑一赤吐沫者.难治.汗不出体直者死.治心肺中风方半金散治心肺中风.昏困不省.心胸满闷.抽掣短气.汗出不休.乌蛇肉(酒浸去皮骨,焙,一两) 天麻(一两) 全蝎(去毒,一两炒) ...

http://zhongyibaodian.com/xiaoerweishengzongweilunfang/628-12-2.html

中风先兆不容忽视_神经内科中风_【中医宝典】

...的常见先兆是偏侧肢体无力和麻木、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实际上中风的症状表现很多、很复杂,一旦被忽视将导致严重后果。但是,有些先兆却是不容忽视的。 当出现双眼一过性黑朦(什么也看不见)并反复次数较多时,有可能为大脑后循环病变。这种视力障碍一般...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ke-2/b17421.html

磁共振可检测中风_神经内科中风_【中医宝典】

...新的研究显示,一种广泛运用的成像技术可识别颈动脉中潜在的危险脂斑。尽管这只是一个初步结论,但它最终可用于发现有高危倾向的人。 当覆盖在脂斑上的纤维帽变薄或破裂时,中风和小中风,或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s)的危险增加。研究表明:高分辨率...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ke-2/b17401.html

中风实在上焦虚在下焦_《读医随笔》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神识忽明忽昧无定者,此下焦阴津耗竭,无以维气,气散筋枯之所致也。病在下焦肝肾,阴空阳散,大开不合,治宜滋之、敛之,养心、平肝,佐以行气。盖此之所谓中风,即《内经》所谓发为痿厥,是痿、厥合并之病也。观于《内经》厥,有寒有热,而论痿独曰生于大...

http://qihuangzhishu.com/683/97.htm

抵御中风靠锻炼_神经内科中风_【中医宝典】

...国外医学界一项新的研究已证明,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锻炼的男士中风危险少。 据《内科学年鉴》发表的文章指出,40岁后的男人经常进行体育活动可预防中风,肺功能差可增加中风危险。冰岛学者在10年研究中发现,40岁后的男人积极进行体育活动比不活动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ke-2/b17369.html

共找到83,71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