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色歌_中医望诊_【中医宝典】

...五色辨证,望诊之要。色分常病,浮沉泽夭。微甚清浊,散抟宜晓。合参脉证,顺者相应;相生为吉,相克逆征。 一生不变,是为主色;四季转移,名为客色。饮酒跑路,七情所为,风土职业,种族不齐,都非疾病,属常色兮。 病色异常,善恶宜量。含蓄明亮,预后...

http://zhongyibaodian.com/wangzhen/a11964.html

何谓”四诊法”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中医学历经数千年历史的长河,演变至今已形成了独特的诊断方法,中医诊断方法可以概括为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四个部分.这种诊断方法,尤其是诊断过程中的思维模式,区别于现代医学,囊括了中医学理论的精髓。 这四种诊法至今依然普遍使用,是中医辨证...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77.html

望诊无明显心前区搏动的检查_望诊无明显心前区搏动要做哪些检查_查症状_【疾病大全】

...心前区(望诊无明显心前区搏动,触诊无肺动脉关闭感);第1心音和第2心音明显分裂,可有增强的第3心音,还可以出现第4心音;分裂的第1心音的第2成分常呈喀喇音性质此即所谓“扬帆征”(sail sign);三尖瓣区可出现柔和的收缩期杂音及短促的...

http://jb39.com/zhengzhuang-jiancha/WangZhenWuMingXianXinQianQuBoDong339211.htm

望诊_《中医诊断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整体望诊、局部望诊、望舌、望排出物、望小儿指纹等五项叙述。舌诊和面部色诊虽属头面五官,但因舌象、面色反映内脏病变较为准确。实用价值较高。因而形成了面色诊、舌诊两项中医独特的传统诊法。故另立项目介绍。一、整体望诊整体望诊是通过观察全身的神、色...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xue/92-2-1.html

望诊与女性看病注意事项_妇科妇科检查_【中医宝典】

...到医院看病,要注意几种情况,以免误诊及用药不当而延误病情。 首先看病的时候不要化妆。大凡看病, 首先是望诊,观察病人的面色及精神状态。有许多疾病如、、肝胆疾病,等,各有其特殊的面容,而浓妆艳抹后,掩盖了起初的面容和面色,给正确认断带来一定...

http://zhongyibaodian.com/fuke-2/b5535.html

时毓民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参编《中医治疗疑难病秘方》《中国中医秘方大全》《活血化瘀新编》。科研成果一、滋阴泻火中药治疗女童性早熟初探(主要参加者)1981年上海市中医•中西医结合科技进步三等奖二、小儿空肠弯曲菌肠炎的临床研究及空肠弯曲菌...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shiyumin/index.html

中医诊疗水平判断_【中医宝典】

...第一招:医生望诊、问诊是否仔细。 中医靠观察体会来推演疾病的进展及进行诊断,因此好医生多半会悉心问诊,反复推敲致病原因。“望闻问切”是中医诊病的4个步骤。而只把脉不问诊或单望诊不把脉的医生绝非是你要找的医生。 第二招:病历填写是否详实。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846.html

别喝豆浆牛奶看中医_中医知识_【中医宝典】

...牛奶、豆浆作为健康饮品之一,为大家所喜爱。如果您准备去看中医,那么建议您当天早上别喝牛奶豆浆。这是因为,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望诊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舌象直接关系到寒、热、虚、实辨证,而牛奶、豆浆容易使舌苔变白腻,使医生误认为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zhishi/b34986.html

望诊_《中医妇科学》_中医妇科书籍_【岐黄之术】

...根据妇科的特点,望诊时除观察患者的神志、形态、面色、唇色、舌质、舌苔外,应注意观察月经、带下和恶露的量、色、质的变化。1.望月经经量过多,多属血热或气虚;经量过少,多属血虚、肾虚或寒凝血滞;经量时多时少,多属气郁、肾虚。经色紫红或鲜红,多...

http://qihuangzhishu.com/81/31.htm

望排泄物或分泌物_【中医宝典】

...除对体表有关部位外的望诊外,中医还很重视对病人某些排泄物或分泌物的望诊。下面分别介绍这方面的知识。 (一)望呕吐物:混有食物而无酸臭时,属脾胃虚寒,或肝气犯胃;有酸臭时则为食积、胃热或肝胆有热;呕血鲜红者或紫黑的,多为肝火犯胃或瘀血所致。...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29.html

共找到368,37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