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脉发展的时间差别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内经》有关脉诊的内容非常丰富,无论是对诊脉的方法、脉名、正常脉、病脉以及死脉的认识,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如诊脉方法有“三部九候法”、“人迎脉口诊法”、“尺寸诊法”、“寸口诊法”等等。 舌与脉虽然最早都见于《内经》但从内容和重视的程度...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05.html

时脉的冲击(二)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纲举目张,颇能符合临床实用,后世多采用这种分类法。舌与临床结合最好,影响最大的是温病大师叶天士,叶氏创卫、气、营、血的辨证方法,突出了舌在温病辨证中的特殊意义,他多次强调在温病的各个发展阶段“必验于舌”对于各种舌苔的主证,都有详细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03.html

的方法和意义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叩法。 触、摸、按三法的区别表现在指力轻重不同,所达部位浅深有别。触者用力轻皮肤;摸者稍用力达于肌层;按则重指力筋骨或腹腔深部。临床时可综合运用。一般是先触摸,后按压,由轻而重,由浅入深,先远后近,先上后下地进行诊察。《通俗伤寒论》...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490.html

_《幼科指南》_中医儿科书籍_【岐黄之术】

...总括儿科自古再为难事。盖以小儿形质柔脆,易虚易实,调治少乖,则毫厘之差,遂至千里之愆。而气血尚未充盈,难只以据脉为准;神识未发,不知言其疾苦也。小儿之病,惟凭面色,识其因何而病,再向虎口风、气、命三关,当视脉纹形色,其属热属寒;听其所...

http://qihuangzhishu.com/873/3.htm

心法要诀_《医宗金鉴》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医家造精微,通幽显,未有不先望而得之者。近世惟事切巧,不事望神,大失古圣先贤之旨。今采医经论色诊之文,确然可法者,编为四言,合崔嘉彦"四言脉诀"名曰:要诀,实该望、闻、问、切之道。使后之为医师者,由是而教;为弟子者,由是而学。熟读习玩...

http://qihuangzhishu.com/337/665.htm

合参总论_《灵素节注类编》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者,望闻问切也。望以辨色,闻以辨声,问以辨证,切以辨脉。盖人禀气血以生,气血不和而为病,有诸内者,必形诸外,但病变多端,其脉其证皆有真假,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故圣人立法,必以四端互相参合,方无错误,如《素问·疏五过论》、《征失论》,...

http://zhongyibaodian.com/lingsujiezhuleibian/622-9-1.html

_《类经》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未散三也,饮食未进也,经脉未盛五也,络脉调匀六也,气血未乱七也。夫此七者,焉得皆谓之?总之一平旦诊法耳。后世遂尔谬传,竟致失其本原,是真可以勿听矣。)...

http://qihuangzhishu.com/481/58.htm

五脏动数止脉_《冯氏锦囊秘录》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心部脉∶一动心,二动脾,三动肺,动肾,五动肝。肝部脉∶一动肝,二动心,三动脾,动肺,五动肾。肾部脉∶一动肾,二动肝,三动心,动脾,五动肺。肺部脉∶一动肺,二动肾,三动肝,动心,五动脾。脾部脉∶一动脾,二动肺,三动肾,动...

http://qihuangzhishu.com/342/1242.htm

周仲瑛_合参之 问诊 切诊--国医大师周仲瑛讲中医临证技巧(二)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 周仲瑛 南京中医药大学问 问诊是中最须下功夫的一环,也是初涉临床时的基本功。张景岳创“十问歌”,提出问诊的要领颇具规范性,但临证不可刻板对待。应有目的地重点探问,围绕患者主诉,突出的主要症状、体征,深入查询其特点,及可能发生的兼...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zhouzhongying/1103-3-2.html

三根手指辨健康——中医脉的奥秘_【中医宝典】

...,五脏六腑十二经气血的运行都始于肺而止于肺,因此,寸口脉能够反映五脏六腑十二经气血的病变。 另一方面,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与脾同属太阴,与脾气相通,而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脏腑气血的盛衰都可以反映于寸口。 结 语 脉作为中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989.html

共找到157,07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