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情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悲伤,见面色惨淡,时时吁叹饮泣,精神萎靡不振,脉弱;恐伤,少腹胀满,遗精滑精,二便失禁;惊伤,则情绪不安,表情惶恐,心悸失眠,甚至神志错乱,语言举止失常。【分析】喜为心之志,过喜,可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而见精神恍惚,思维不集中,重者...

http://qihuangzhishu.com/92/58.htm

什么是七情辨证_中医辩证_【中医宝典】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候均见于内伤杂病。其发病多由于外界的刺激,使精神发生变化,造成情志的过度兴奋或抑制,从而损伤内脏,而成为各种疾患。 七情致病,主要表现在阴阳气血的变化,如暴喜伤阳,暴怒伤阴,气郁化火,气逆血乱,...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a11410.html

反思中医本质研究_【中医宝典】

...,是中医药学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本文作者从目前研究中引出的困惑,反思了研究的方法学,从规范化、病证结合、严格的科研设计、合理利用动物模型及多学科研究等角度对证本质研究方法进行了阐述。提出应坚持中医自主发展道路,同时...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2779.html

八纲关系之错杂_中医辩证_【中医宝典】

...上下的寒热错杂表现为上热下寒及上寒下热。 (1)上热下寒:患者在同一时间内,上部表现为热,下部表现为寒的证。如既见胸中烦热,频欲呕吐的上热,又见腹痛喜暖,大便稀薄的下寒证,即属此类病证。 (2)上寒下热:患者在同一时间内,上部表现为寒,...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a11329.html

的自然哲学特征_【中医宝典】

...中国中医药报 中医把病人在一定时域内呈现的一组症状体征的病象概括为。“”一词,最早见于晋代王叔和《伤寒论》中“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其“头项强痛而恶寒”大抵是现象,“脉浮”是意象,“太阳之为病”则是法象。故从中国传统...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94.html

病机学研究方略_【中医宝典】

...中国中医药报 研究的切入点应立足于病机方面。中医认识疾病,主要是“谨守病机,各司其属”。 “七五”以来,研究侧重在诊断标准、疗效评价标准、病证结合、方证结合,而病机学研究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病机研究重在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95.html

八纲关系之转化_中医辩证_【中医宝典】

...虽然症状反映激烈、亢奋,但为正气奋起欲驱邪外出,故脉象较前有力,于病情有利。还有一种情况,患者素有虚证,因新感外邪,或伤食、外伤等,以致当前病情表现以实为主,虚证暂时不够明显,辨证诊断为实证。这虽然不是直接由虚证转化为实证,但从虚实之间...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a11331.html

中医研究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探析_【中医宝典】

...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特点是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密切结合,候是联系两者的纽带,是将理论付诸实践的关键环节,研究是发展中医理论、提高临床疗效的有效途径和必由之路,也是制约中医发展的瓶颈。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611.html

八纲关系之真假_中医辩证_【中医宝典】

...的新久及治疗经过等。他说:"大概既不足凭,当参之脉理;脉又不足凭,当取之沉。彼假证之发现,皆在表也,故浮取而脉亦假焉;真之隐伏,皆在里也,故沉候脉而脉可辨耳。脉辨已真,犹未敢恃,更察禀之厚薄,之新久,医之误否,夫然后济以汤丸,...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a11330.html

七情_【中医宝典】

...所以,临时需详细审察。七情致病,追问其病史,往往还可以了解到情志诱因;与患者、家属交谈,可了解患者的禀性、特点,有利于做出准确的判断。 主要临床表现:喜伤:心神不宁,精神恍惚,甚至神志错乱,语无伦次,哭笑无常,举止异常。怒伤:见头晕或胀痛...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651.html

共找到86,92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