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素脉的出现及其性质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太素这个词是很古老的,列子·天瑞:“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太素脉只不过是诊脉占验的一种手段以太素脉为名而已,与太素这个词意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太极图说”在宋儒的倡导下当时已经盛行,这时又有人以太素之名名...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04.html

素问的文化渊源_【黄帝内经

...素问“素者,本也;问者,皇帝问于岐伯也。”岐伯乃上古医学先知,因此就诞生了以皇帝与先知们问答形式撰写的综合性医学文献——黄帝内经素问。 中医基础理论著作。黄帝内经组成部分。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共9卷81篇。素问之名最早...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203.html

中医的生命智慧——读<黄帝内经>中的长寿之道_【中医宝典】

...、生命之学的重要载体。深入挖掘和研究黄帝内经的内涵和养生智慧,指导人们生活,使之为人类健康发挥更大的作用,是中医药工作者的职责。由张焱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新书<黄帝内经>中的长寿之道是这一方面的创新之作,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了...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0915.html

脏腑气液_黄帝内经太素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则太素与全元起本同,惜全本已亡,无从查究耳。五脏常内阅于上,在七窍。阅,余说反,简也。其和气上于七窍,能知臭、味、色、谷、音等五物,各有五别也。平按:“在七窍”灵枢作“七窍也”。肺气通于鼻,鼻和则鼻能知臭香矣;肺脉手太阴正别及络皆...

http://qihuangzhishu.com/106/23.htm

太素丹_中医方剂书籍汇集【中药方大全】

...是斋百一选方太素丹治停寒肺虚,痰实喘急,咳嗽经久,痰中有血,及疗气虚感冷,脏腑滑泄,脾胃不进饮食。此药治一切危困之疾神效。周彦广侍郎传。炼成钟乳粉(一两) 真阳起石(二钱),新瓦上用熟火 过,通红为度,去火候冷,研极细)上二味合研令匀...

http://zhongyaofangji.com/yaofang/taisudan.html

脏腑应候_黄帝内经太素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下逼于下管,故便溲不利。平按:“管”甲乙作“脘”。“下管约”,甲乙注云:“太素作下脘未约。”肉□无小果累者胃急。肉□多小果累者,胃结者胃上管约不利。果,音颗,谓肉□无小颗段连累。平按:“果”灵枢甲乙作“裹”。“小果累”...

http://qihuangzhishu.com/106/22.htm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经著作。九卷。清·张志聪集注。本书与黄帝内经灵枢集注都是张志聪和他的学生们集体撰写的。对于内经一书的原文作了较详细的注释。对经义有较多发挥。是近代流行较广的一种内经全注本。现有多种清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69/693.htm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经著作。九卷。清·张志聪集注。本书与黄帝内经灵枢集注都是张志聪和他的学生们集体撰写的。对于内经一书的原文作了较详细的注释。对经义有较多发挥。是近代流行较广的一种内经全注本。现有多种清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888.htm

黄帝内经的放腹水疗法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呼吸困难等症时,可以采用放腹水的方法。如灵枢·四时气第十九黄帝内经太素">黄帝内经太素(下称太素)卷二十三杂刺中,有基本相同的记载,今以太素为据,进一步阐述其具体方法。太素中说:“有风水肤胀,为五十七痏,取皮肤之血,尽...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4001.html

咳论_黄帝内经太素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则肾受之。肺以恶寒,肺先受寒,乘春肝王时,肝受即为肝咳。若肺先受寒,乘于至阴,即为脾咳。若肺先受寒,乘冬即为肾咳。平按:素问“肺先受邪”上有“乘秋则”三字,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及太素无乘秋则三字,疑此文误多也。”黄帝曰:何以异之?...

http://qihuangzhishu.com/106/156.htm

共找到468,67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