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垣甘温除热思想浅析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愈伤,正气耗竭,“有表发者,有以巴豆推之者,有以承气汤下之者,俄而变结胸、发黄,又以陷胸汤及茵陈汤下之,无不死者”。针对临床脾胃虚证居多,而医者妄用攻伐的时弊,李东垣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内伤致病说,重视固护脾胃,临证以温补为要。 ...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716.html

名医-李东垣_【中医宝典】

...李东垣(1180~1251年),名杲,字明之。金元间真定(今河北省保定市)人。倡导:“人以胃气为本”。善温补脾胃之法,后称之为“补土派”。为金元四大医学家之一。 李杲幼年就喜爱医学,曾捐款千金而跟随易州张元素学医,学了没有几年,就掌握了...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67.html

李东垣苦思出奇方_《趣味中医》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在金元四大家中,与张子和攻邪学说针锋相对的是李东垣,他主张使用温补脾胃之法治疗各种疾病,后人称他为“补土派”。东垣的可贵之处,在于他能联系实际研读经典著作,常能提出一些与他医不同的治法,挽救行将垂绝的病人。一次,汴京酒官王善浦患小便不利,...

http://zhongyibaodian.com/quweizhongyi2045/150-2-5.html

李东垣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李东垣(1180~1251),男,汉族,又名李杲,字明之,中国金元时期著名医学家,晚年自号东垣老人,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李东垣从师于张元素,是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属易水派,是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李东垣十分强调脾胃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lidongyuan/index.html

名医-李东垣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李东垣(1180~1251年),名杲,字明之。金元间真定(今河北省保定市)人。倡导:“人以胃气为本”。善温补脾胃之法,后称之为“补土派”。为金元四大医学家之一。 李杲幼年就喜爱医学,曾捐款千金而跟随易州张元素学医,学了没有几年,就掌握了...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53.html

李东垣苦思出奇方_《趣味中医》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在金元四大家中,与张子和攻邪学说针锋相对的是李东垣,他主张使用温补脾胃之法治疗各种疾病,后人称他为“补土派”。东垣的可贵之处,在于他能联系实际研读经典著作,常能提出一些与他医不同的治法,挽救行将垂绝的病人。一次,汴京酒官王善浦患小便不利,...

http://qihuangzhishu.com/150/6.htm

李东垣笔下的龙胆泻肝汤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更兼车前子之类以撤肝中邪气;肝主血,用当归以滋肝中血不足也。” 后学者多知李东垣遵《内经》“劳者温之,损者温之”,擅长“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从上案中可以看出,根据病症具体情况,李东垣同样也善于“在下者,引而竭之。”只是所用剂量...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176.html

李东垣善用升散药探讨_【中医宝典】

...关键词:李东垣 升散药 风药 文献研究 李东垣是金元四大家之一,补土派的创始人。他精研古典医籍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比较完整的中医脾胃学说理法方药体系,成为中医脾胃学说的集大成者。在其用药体系中的一个重大的特色就是很多方剂中都配以...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642.html

李东垣随证用药凡例_序例_《本草纲目》完整版_本草纲目在线阅读

...李东垣随证用药凡例风中六腑(手足不遂,先发其表,羌活、防风为君,随证加药。然后行经养血,当归、秦艽、独活之类,随经用之。)风中五脏(耳聋目瞀,先疏其里,三化汤。然后行经,独活、防风、柴胡、白芷、川芎随经用之。)破伤中风(脉浮在表,汗之;脉...

http://zhongyibaodian.com/BCGM/lidongyuansuizhengyongyaofanli.html

李东垣 简历_【中医宝典】

...金代医学家。名杲,字明之,号东垣老人,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曾从张洁古学医。其医论以为饮食不节、劳役所伤及情绪失常,易致脾胃受伤、正气衰弱,从而引发多种病变。对于发热的疾病,应分辨“外感”或“内伤”,对邪正的辨证施治应有明确的区别。治法上...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894.html

共找到62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