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的学说_【黄帝内经】

...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及变化等等之内在机理的学说称病学说。 《黄帝内经》所说“审察,无失气宜”“谨守,各司其属”(皆出自《素问·至真要大》)皆为此学说之内容。现从病因、发病和病变三方面加以叙述: 1.病因:引起人发病的原因...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185.html

脏腑_《中医基础理论》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脏腑是疾病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发生失调的内在机理。任何疾病的发生,无论是外感还是内伤,都势必导致生理功能紊乱而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因此,脏腑失调的,在机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辨证论治的主要理论依据。疾病既已...

http://qihuangzhishu.com/44/125.htm

中脏辩_《吴医汇讲》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机要》云∶“中者,宜汗之,中脏者,宜下之。”此脏二字,实是指经络,言无汗法,入脏亦岂有下法?“五脏者,藏精气而不写,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此脏宜补,宜通之要旨也。考长沙三百九十七法,邪归中土,乃...

http://qihuangzhishu.com/750/45.htm

法治疗老年心系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刘明 河南中医学院 中医藏象学认为人体脏与的关系非常密切。形态结构上脏与通过经脉相互络属,一阴一阳,互为表里。生理上气化相通,精气互生。脏精输于气通于脏。病理上相互影响。脏病及及脏,脏腑同。治疗上密切配合。脏实泻...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1189.html

为核心 构建辨证论治新体系(下)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胀痛,大便干结者,应通泄下,重用生大黄,加入芒硝冲服。 总之,围绕之间的兼夹、复合和转化、演变规律进行探索研究,根据各种疾病的不同,明晰中医证候要素的分类、组合特点,揭示证候要素发生、演化、交叉、组合的规律,从而提炼出中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8355.html

中脏辩_《吴医汇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机要》云∶“中者,宜汗之,中脏者,宜下之。”此脏二字,实是指经络,言无汗法,入脏亦岂有下法?“五脏者,藏精气而不写,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此脏宜补,宜通之要旨也。考长沙三百九十七法,邪归中土,乃...

http://zhongyibaodian.com/wuyihuijiang/750-7-16.html

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中风类型之一。见《素问气宜保命集·中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称“邪入于”。亦称风中。病情较中脏略轻。证见猝然昏倒,苏醒后半身不遂,或伴有大小便不通等症。...

http://qihuangzhishu.com/196/895.htm

并重的条文_《思考中医》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的学人多只注重前六个条文,而对后六个时相条文往往不予重视,这便白费了仲景的一番苦心。《素问·至真要大》在言及这一概念时,曾再次强调:“谨候气宜,勿失。”“审察,勿失气宜。”这就告诉我们,讨论机要抓住气宜,而讨论气宜亦要...

http://qihuangzhishu.com/145/106.htm

银屑病实质为郁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张英栋 山西省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 银屑病治疗可参考温病的辨治理论,但不可照搬。对于“血热”是其核心,还是病变标象的概括这个问题,笔者以为后者是正确的,“郁热”才是银屑病的根本。 为“郁” 赵炳南认为:本病的发生,血热是内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9796.html

中心论是中医的诊疗特色_【中医宝典】

...以为中心诊治疾病,中医历来都极为重视。《素问·至真要大》不仅有分类的十九条内容,而且特别强调在临床中的普遍意义。曾不止一次地告诫“审查,无失气宜”,“谨守,各司其属”。仲景《伤寒杂》,就以六经“伤寒”、以...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439.html

共找到789,91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