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结构基因4个区域:①编码区,包括外显子与内含子;②前导区,位于编码区上游,相当于RNA5’末端非编码区(非翻译区);③尾部区,位于RNA3’编码区下游,相当于末端非编码区(非翻译区);④调控区,包括启动子和增强子等。基因编码区的两侧也...
...人类结构基因4个区域:①编码区,包括外显子与内含子;②前导区,位于编码区上游,相当于RNA5’末端非编码区(非翻译区);③尾部区,位于RNA3’编码区下游,相当于末端非编码区(非翻译区);④调控区,包括启动子和增强子等。基因编码区的两侧也...
...复制模型;1972年证实了DNA复制开始需要RNA作为引物;70年代初获得DNA拓扑异构酶,并对真核DNA聚合酶特性做了分析研究;这些都逐渐完善了对DNA复制机理的认识。在研究DNA复制将遗传信息传给子代的同时,提出了RNA在遗传信息传到...
...18和P24)组成的核。在核心内有2条核糖核酸(RNA)链,其上包含着病毒的染色体组和反转录酶。 (二)发病机制 HIV只能在宿主的活细胞内复制,HIV包含着遗传基因,但必须依赖宿主细胞才能产生新的病毒颗粒。病毒的遗传指令可嵌于核糖核酸...
...上可见一条粗肌丝周围有6条细肌丝;而一条细肌丝周围有3条粗肌丝(图6-4)。两种肌丝肌在肌节内的这种规则排列以及它们的分子结构,是肌纤维收缩功能的主要基础。粗肌丝的分子结构:粗肌丝是由许多肌球蛋白分子有序排列组成的。肌球蛋白(myosin)...
...ColiDNA polymerase)主要有3种作用:①5’→3’的聚合作用。但不是复制染色体而是修补DNA,填补DNA上的空隙或是切除RNA引物后留下的空隙。②3’→5’的外切酶活性。消除在聚合作用中掺入的错误核苷酸。③5’→3’外切酶活性...
...血友病应做如下鉴别。 ①血友病甲和血友病乙之间的鉴别; 血友病甲(hemophilia A,HA):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的凝血因子Ⅷ量和分子结构异常引起的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临床特点为“自发性”关节出血和深部位组织出血。 血友病乙(...
...亚单位。(一)C1qC1q为各种补体分子中分子量最大(410kDa)的γ球蛋白。其分子结构较特殊和复杂,由A、B、C三种不同类型的肽链所组成。其中A、B、C链各6条,共18条。A、B、C三种肽链的分子量不尽相同,分别为24、23和22kDa...
...检测抗HCV,其检出率可提高25~30%,且检出抗HDV的时间也可提早16~42天。(二)HDV cDNA/聚合酶链反应(HCV cDNA/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测定肝和血清中HCV RNA。本法是...
...认为,在真核细胞中,DNA聚合酶α在复制中起关键作用,而DNA聚合酶β主要在DNA损伤的修复中起作用。2. 引物酶。由于DNA聚合酶不能自行从头合成DNA链,因此在复制过程中首先需要合成一小段RNA的多核苷酸链作引物,在这段RNA引物的基础上...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