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话养生_【中医宝典】

...合理进补既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疾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养生目的。在冬令进补时应食补、药补相结合,以温补为宜。 唐代名医孙思邈指出:“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故食能排邪而安脏腑。”这说明饮...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006.html

大暑节气要避暑_顺时养生_【中医宝典】

...今年的7月23日是大暑节气。大暑时节气候炎热,暑气逼人,空气湿度大,心气易于亏耗,一些体质不好的人容易出现中暑及肠道问题。 天气热,如果情绪控制不好,着急上火或心情忧郁对健康非常不利。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天气愈热,心态愈要放平静。要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3872.html

霜降滋补原则_膳食养生_【中医宝典】

...在秋季养生中特别是节气的变更时,我们不但要体现饮食的全面调理和有针对性地加强某些营养食物用来预防疾病,还应发挥某些食物的特异性作用,使直接用于某些疾病的预防。 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而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3469.html

二十四节气养生大暑养生_顺时养生_【中医宝典】

...在暑热季服用一些仁丹、十滴水等。 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故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证等阳虚证,是最佳的治疗时机。有上述慢性病的朋友,...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3896.html

清明养生起居须知_起居养生_【中医宝典】

...清明时的天气,基本上不会再有寒流出现了。只不过多雨也是这一节气的特点,所以说气温会随着降雨而降低。雨过天晴后,气温的大趋势是不断升高。 清明养生起居须知 在这一节气中,人不可闭门不出,更不可在家中坐卧太久。因为中医认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2569.html

春分时节疏肝养阳_春季养生_【中医宝典】

...春分后雨水增多湿度大,体弱者易生病,旧病者也容易复发。加之各种细菌、病毒繁殖较快,各种传染病也多发。所以,春分时节要重视养生保健。 3月20日,是24节气中的“春分”。从此时起,春天过去一半,气温上升明显,正向夏季过渡。中医认为,春分后,...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082.html

立冬养生要领_顺时养生_【中医宝典】

...说:“精乃肾主,冬季养生,应节制房事,不能恣其情欲,伤其肾精。”唐代名医孙思邈则认为“当今少百岁之人”的原因,就是“不知节欲养精”。因此,从立冬开始,房事就要稍加节制,以畜养阳气。...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3951.html

二十四节气养生谷雨养生_顺时养生_【中医宝典】

...农业生产已经进入到繁忙时期。因此,抓住时机,精耕细作,注意天气变化,抢种抢栽,不误农时对秋后收成至关重要。 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此时我们在调摄养生中不可脱离自然环境变化的轨迹,通过人体内部的调节使内环境(体内的生理变化)...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3899.html

喝热汤 按足穴 过大寒_冬季养生_【中医宝典】

...虽说“大寒大寒,防风御寒”。其实大寒时的养生也不是进补防寒那么简单。中医养生认为本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原则,大寒养生除了要注意防寒保暖外,还要为来年春天生发做准备。 冬天人们都期待暖,但大寒节气的到来让人不得不说寒。大寒时节的养生保健...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324.html

二十四节气清明养生篇_【中医宝典】

...的重视。 在农业生产中,清明作为重要的节气,更有“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拖延”“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说法;在我们城市里也有“植树造林莫过清明”之说。由此可见,不论在农村还是在城市,清明都是一个让人们值得重视的日子。 就中医养生来讲,清明...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7716.html

共找到418,30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