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疥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名。即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之干骚(瘙)。说文:“疥,瘙也。”千金要方卷二十三作“诸疥瘙”。病因肺经燥气偏盛所起,证见皮肤粗糙干枯,瘙痒,搔之有白屑脱落。五十二病方干瘙方用:雄黄、水银、头脂涂敷,为历代医家治疥所常用。...

http://qihuangzhishu.com/168/1014.htm

疮法_黄帝明堂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凡着火疗病,历春夏秋冬不较者,炷虽然数足,得疮发脓坏,所患即瘥;如不得疮发脓坏,其疾不愈。甲乙云∶疮不发者,用故履底令热熨之,三日即发,脓出自然愈疾。今用赤皮葱三、五茎,去其葱青,于 灰火中煨热,拍破热慰灸疮十余遍,其疮三日自...

http://zhongyibaodian.com/huangdimingtangjiujing/913-5-8.html

针灸_【中医宝典】

...王祠以及各种民间传统祭祀活动。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足臂十一阴阳十一、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墓出土的中均记载有经脉的循行与主病。从四川绵阳双包山西汉墓出土的一具黑漆小型木质人形,其体表正背面标有纵横方向的经脉路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558.html

寒热;疮要法;贴疮_针灸大成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毛际动脉之,膝下三寸分间之,足阳明跗上动脉上。巅上一穴之。疮要法资生云:『凡着艾得疮发,所患即瘥,若不发,其病不愈。』甲乙云:『疮不发者,用故履底令热,熨之,三日即发。今人用赤皮葱三五茎去青,于于青灰中煨热,拍破,热熨...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dacheng/1043-12-16.html

禁_医学纲目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垣〕针云∶陷下则之。天地间无他,惟阴与阳二气而已。阳在外在上,阴在内在下。今言陷下者,阳气下陷入阴血之中,是阴反居其上而覆其阳,证俱见。寒在外者,则之。异法方宜论云∶北方之人,宜灸也,为冬寒大旺。伏阳在内,皆宜之。以至...

http://qihuangzhishu.com/335/54.htm

寒热法_黄帝内经太素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年为壮数,视背输陷者之,此中血寒而少,故取背输陷也。厥骨,脊骶骨也。有本“厥”与“骨”通为一字,巨月反。平按:“厥骨”素问甲乙作“撅骨”。注“此”,袁刻误作“此血”。与臂肩上陷者之,臂肩亦取陷,疗寒热之输,肩贞等穴也。平按...

http://zhongyibaodian.com/taisuzhenben/106-27-10.html

针灸_中医针灸技术_【中医宝典】

...王祠以及各种民间传统祭祀活动。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足臂十一阴阳十一、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墓出土的中均记载有经脉的循行与主病。从四川绵阳双包山西汉墓出土的一具黑漆小型木质人形,其体表正背面标有纵横方向的经脉路径...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b36502.html

五十二病方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新出土古佚医学帛书。撰人未详,约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作品。1973年于湖南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之一。共记52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因以为名。现能辨认的医方约280余首。本书不见于历代文献记载,为现存最古的一种医方著作。...

http://qihuangzhishu.com/194/1009.htm

五十二病方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新出土古佚医学帛书。撰人未详,约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作品。1973年于湖南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之一。共记52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因以为名。现能辨认的医方约280余首。本书不见于历代文献记载,为现存最古的一种医方著作。...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145.htm

卷六_铜人针灸

...太阴(按:据针灸甲乙,应是“足少阳”)气所发。主头眩,目瞑,远视。针入四分。七壮,不除再百壮。甲乙。 曲泽二穴者,水也。在肘内廉下,陷者中。屈肘得之。手心主脉之所入为合也。主心痛,出穴则(按:疑衍。)心下澹澹、喜惊,身热...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5707.html

共找到506,76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