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输入,共持续45分钟。滴注开始后,每15分钟留尿一次,共3次。 六、若尿量不减,则用垂体后叶素0.25μ(血管加压素0.1μ)静注,继续观察尿量、比重与渗透压。 结果:中枢性尿崩症对高渗水反应不明显,但对血管加压素反应良好,肾性尿崩症对...
...分泌增加,它可拮抗抗利尿激素的抗利尿作用,或者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再者,妊娠期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增多,尿中溶质的排泄增多,使尿量增加。在整个妊娠期,尤在中期,患者对于抗利尿激素的需要量增加,往往也使尿崩症的病情加重,分娩后尿崩症...
...可发生,主要见于口腔、咽后壁、鼻咽部及喉部,也可见于支气管甚或细支气管,黄瘤甚至可发生于结合膜和扁桃体。也有脑黄瘤的报告。 3.尿崩症 约50%病人存在尿崩症,部分原因是对抗利尿激素的反应。尿比重有时相对较高,这种情况并不常见。 脂蛋白代谢...
...消失。好转:症状减轻,便潜血阳性。X线或纤维胃镜检查病灶缩小。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2 结果服药1周后疼痛缓解有24人,12人疼痛减轻,1周后疼痛缓解率100%。36人中有25人伴有胸骨后烧灼感,服药一周后均全部缓解。溃疡愈合情况:经1个疗程...
...比重、尿渗透压不再继续增加。垂体性尿崩症禁水后尿量减少不明显,尿比重、尿渗透压无明显升高,尤其是完全性垂体性尿崩症,可出现体重和血压明显下降,血浆渗透压升高(大于300mmol/L),注射抗利尿激素后尿量明显减少,尿比重、尿渗透压成倍增高。...
...诊断 如果仅有明确的颈椎损伤史,而局部症状明显仍不能作出最后诊断时,X线检查是确认的主要依据。常规拍摄颈椎正位片,以显示棘突是否向侧方移位和椎间关节的变化;左右斜位片,用以了解椎间孔和侧后结构变化情况;前曲和后侧位后(应在医师监督下进行摄...
...变态反应性鼻炎,是全身变态反应在鼻粘膜的一种反应。在中医临床学中,属于“鼻鼽”的范畴。1995年7月~2002年10月,用鼻息汤配合特效点按摩及静注细胞色素C联合治疗本病101例,经临床治疗,其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
...颅内肿瘤的数目、部位、大小、轮廓、密度、瘤内出血、钙化以及扩散程度。定性诊断的可能性高达70%~80%。 3.对脑血管疾病诊断准确,并有助于确定治疗方案。 4.对颅脑损伤可分辨血肿的大小、形态、范围、数目及其邻近脑组织压迫情况。诊断准确率可达...
...脲:体外试验可增加血管加压素的外周作用。可能增加远曲小管camp的形成,也可能增加adh的释放,但对肾性尿崩症无效。用量为0.125~0.25g,每日1~2次,服药后24小时起作用,尿量减少。副作用为、白细胞减少或肝功能损害,与双氢克尿塞...
...尿崩症是因抗利尿激素缺乏(中枢性或垂体性尿崩症)或肾脏对抗利尿激素反应缺陷(肾性尿崩症)而致的内分泌疾病。以烦渴多饮、多尿、低比重尿为主要临床特征。 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尿崩症和继发性尿崩症;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完全性尿崩症和部分性尿崩症;...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