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针灸》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普济》(公元 1406 年)明.朱橚等撰。 共168。凡 1960 论,2175 类、778 法、61739 239 图。 收载方剂最多。《本草纲目》中方有不少是从此书采录的。 作者朱梓 朝代·永乐四年 年份公元...

http://zhongyibaodian.com/pujifangzhenjiu/index.html

中医词典拼音X十六篇_《中医词典》x~y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其气不行,渐长而通于膈,故曰息贲。一曰贲,聚也,言其渐长而聚蓄”(见《难经集注》)。《济生“息贲之状,在右胁下,大如覆杯,喘息奔溢,是为肺积。诊其脉浮而毛,其色白,其气逆,背痛少气,喜忘,目瞑,肤寒,皮中时痛;或如虱缘,或如...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cidian2058/195-1-16.html

发热_《证治准绳·》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凡鲜有不发热者,而内伤外感,其大关键也,已各立门,详其治法。此又立发热门者,重在内伤,示人治热之都例也。《明医杂着》云∶世间发热症类伤寒者数种,治各不同。张仲景论伤寒、伤风,此外感也。因风寒之邪感于外,自表入里,故宜发表以解散之,此麻黄...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gzhizhunshengzabing/571-7-1.html

敦煌医方《证方书第八种》校勘拾遗_【中医宝典】

...指捻,熟扌妻,勿令破,吞之,验。”校注“扌妻字义不详。” 按《龙龛手鉴·手部》“扌妻,正作棲。”此字于文义不合。《医心方》十六,治毒肿第三“《救急单验方》疗一切恶肿疼痛不可忍,无问冷热大小取莨菪子三枚,捻,熟挼,勿令破,吞...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25.html

心法要诀》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内科著作。五(即《医宗金鉴》三十九-四十三)清·吴谦等撰。本书正文以七言歌诀的形式重点论述内科(包括中风、类中风、痉等四十余种病证)的证治。并用注释加以说明与补充,内容比较简要,选切于实用。...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653.htm

心法要诀》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内科著作。五(即《医宗金鉴》三十九-四十三)清·吴谦等撰。本书正文以七言歌诀的形式重点论述内科(包括中风、类中风、痉等四十余种病证)的证治。并用注释加以说明与补充,内容比较简要,选切于实用。...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840.htm

中医词典拼音W第十篇_《中医词典》t~w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外伤病证名。出《素问·移精变气论》。①损伤病证分类之一。一般指扑击跌仆所致皮肤、肌肉、筋骨的损伤。②相对于七情内伤而言,指六淫外邪所伤,如伤风、伤寒、伤湿、伤暑等。外疝病名。梅毒发于阴部之结肿。《外科正宗》“近之生于小腹之下,阴毛...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cidian2057/194-2-10.html

中医词典拼音K第二篇_《中医词典》k~l~m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左右共二块。口淡证名。口内淡而无味。《世医得效十七,“虚则口淡”。《医学正传·“有口淡者,知胃热也。”《景岳全书·证谟》认为凡大劳大泻大汗大病之后,皆能令人口淡无味,并非皆为胃火使然。有虚实之别。虚者见于后胃虚,宜健脾和胃,...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cidian2054/191-1-2.html

叶香岩论_【中医宝典】

...按:此叶香岩<论>非叶氏本人所作,乃陈克正先生于<叶天士诊治大全>所总结.陈先生云:此文乃是用叶案中语串成,除了(若)字,皆是叶氏之语,因对初学者有用,因此发出给诸同道共享. 人在气交,法乎天地,以乃外加于身也.诊之大法,先明体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660.html

《伤寒总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温病发斑治法(小儿证第五 天行温病论 辟温疫论 青筋牵证 赤脉KT证 黄肉随证 白气证 黑骨温证 温病哕方论 黄病证 伤寒感异气成温病坏候并疟证 败坏别行 小儿伤寒证 第六 伤寒 妊娠 伤寒暑通用刺法 伤寒死生候 热...

http://zhongyibaodian.com/shanghanzongbinglun/index.html

共找到591,69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