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韻》芳連切《集韻》《韻會》《正韻》紕延切,𠀤音篇。頗也,側也。《書·洪範》無黨無偏,王道平平。 又中之兩旁曰偏。《左傳·隱十一年》鄭伯使許大夫百里,奉許叔以居許東偏。 又屬也。《左傳·襄三年》君子謂祁奚于是能舉善矣,舉其偏不爲黨。 ...
...何谓偏财?乃甲见戊、乙见己之例。非妻所带,乃众人之财也。切忌有姊妹兄弟分夺,柱无官星,祸患百出。经曰:偏财好出,亦不惧藏,唯怕分夺,及落空亡,有一于此,官将不成,财将不住。如财弱必待历旺乡而荣,财盛无往不利,但恐身势无力,不能胜任。偏财格...
...乖戾即不和或失调。阴阳不和或失调,就会彼此偏衰偏亢,气血逆乱,脏腑功能失常等。这是病理变化的基本原理。...
...(形声。从人,扁声。本义:不正,倾斜) 同本义 [leaning;slanting;inclined;tilted] 偏,颇也。——《说文》 无偏无颇。——《书·洪范》 势有偏侧。——南朝宋· 谢灵运《山居赋》 又如:偏岸(斜岸);偏偏倒...
...脉阴阳俱浮指寸部和尺部俱现浮象。 【脉阴阳俱浮】 语出《伤寒论》。指寸部和尺部俱现浮象。寸脉属阳,尺脉属阴,两部脉俱浮,即浮洪脉。见于风温病外热已盛,而误用辛温发汗,津液受伤,致使热邪内外充斥。...
...阴阳交并,二者乃热病表里俱实者之诊法也。其表里俱实,而复相连互曰交,续自厘清曰并。阴交者,里实较盛,故已得汗,而脉尚躁盛;并阳则初似阴交,而复得汗,脉渐静,以里散表解也。阳交者,表实较盛,故脉常躁盛而不得汗;并阴则初似阳交,而一得汗散热即...
...,其人不病而死,是阳偏亢脉上溢也,阴偏亢脉下覆也。偏亢则偏绝,是分关与格为两证,与《内经》以阴阳俱盛,各不相营为关格一证者,义有不同,而实发《内经》未发之理也。由是可知一病而有三证之异也。□《灵枢·本脏篇》帝曰∶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
...便也。西方阴也,阴者其精并于下,并于下则下盛而上虚,故其耳目不聪明,而手足便也。俱感于邪,其在上则右甚,在下则左甚。此天地阴阳所以不能全也,故邪居之。东南在左,西北在右,阳气左升而上盛,故右耳目不如左耳目之明,阴气右降而下盛,故左手足不如右...
...頗也。从人扁聲。芳連切 (偏) 頗也。頗、頭偏也。引伸爲凡偏之偁。故以頗釋偏。二字雙聲。尙書。無偏無頗。絫言之也。周易翩翩。古文作偏偏。从人。扁聲。芳連切。十二部。...
...发病,少气,善咳,善泄;其传为心掣,其传为隔。 二阳一阴发病,主惊骇、背痛、善噫、善欠,名曰风厥。 二阴一阳发病,善胀、心满善气。 三阴三阳发病,为偏枯萎易,四肢不举。 鼓一阳曰钩,鼓一阴曰毛,鼓阳胜急曰弦,鼓阳至而绝曰石,阴阳相过曰溜。 ...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