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经络井荥说及平人气象论经遂周环图;中卷为井荥俞经合部分图、五子建元日时歌;末卷为针经井荥歌诀及五行造化。全书附插图二十八幅,系统论述了子午流注的理论和临床应用。 阎氏很重视补泻的运用,对于呼吸补泻,除了遵循《内经》中呼吸补泻的规则外,...
...为:先针中宫,次针乾宫、坤宫,直刺或略向上斜刺0.8~1.2寸,然后按巽、兑、坎、离、艮、震六宫穴依次进针,针尖斜向椎体,进针1.5~2寸,获得针感后,行捻转补泻手法,九宫穴的行针顺序与次数,按“洛书九宫数”施行,即“戴九履一,左三右七,...
...补泻之法,体质差者用补法:进针后,以慢而有力的手法针至地部,紧压于穴位30s,迅速提至皮下出针。身体壮实者用泻法:迅速将针插到地部,紧压穴位30s,慢慢用力退出。作一度手法,操作时间约3~4min,一般不留针。备用穴可根据患者症情,每次酌...
...补泻之法,体质差者用补法:进针后,以慢而有力的手法针至地部,紧压于穴位30s,迅速提至皮下出针。身体壮实者用泻法:迅速将针插到地部,紧压穴位30s,慢慢用力退出。作一度手法,操作时间约3~4min,一般不留针。备用穴可根据患者症情,每次酌...
...穴均取。大椎穴,嘱被预防者取伏案法针刺,垂直刺入,针深5分,有胀感后作平补平泻法,中等度刺激运针0.5~1min后出针;再从内关进针,直透至外关(不可刺破对侧穴区皮肤),以中强度刺激,手法同上,不留针。在流行期间,宜每隔3~5天,针刺一次。...
...足.左足阴经升.从足走胸.(二)男子午后 右手阴经降.从胸走手.右手阳经升.从手走头.左手阳经降.从头走手.左手阴经升.从手走胸.左足阴经降.从胸走足.左足阳经升.从足走头.右足阳经降.从头走足.右足阴经升.从足走胸.(三)午前泻针手法男女...
...「概述」 温针疗法是在毫针针刺后,在针尾加置艾柱,点燃后使其热力通过针身传至体内,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此法始见于东汉时张仲景的《伤寒论》。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对此法叙述较详:“其法针穴上,以香白芷作圆饼,套针上,以艾灸之,多以取...
...或劳动时用力不当伤及腰脊,致使经络受阻、瘀血阻滞而致病。针刺后溪穴有一定治疗效果。 令患者取坐位,将患侧手微微握拳放于桌子上,常规消毒后毫针直刺后溪穴约0.8寸,施以大幅度提插手法,当针刺处有明显胀痛感时留针,并嘱患者带针缓慢地自行活动腰部...
...针作为一种专门疗法问世,则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初。浙江、陕西、山西、上海等地的一些针灸界学者,通过自己的临床实践,从不同角度对头皮的某些腧穴和穴区进行探索研究,相继发现头皮上存在的一些传统穴位有别的穴点和穴线,当针刺这些特定的穴...
...。承浆在下唇,点穴要分明,宛中针半寸,手法一般同。颊车面推下,颊骨陷中迁,沿皮向下取,直透地仓边。风府在顶后,发际一寸边,浅刺一分可,深刺禁相妨。迎香鼻上旁,嫩骨五分藏,平针一分可,禁灸在其方。翳风在耳后,开口得其穴,虚实行补泻,寸半忖量折...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