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校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尽管政府对中医多次采取废止政策,但民间医家还热衷于创办各类中医学校。 1885年,陈虬于浙江温州府瑞安县城东创办“利济医学堂”,招收学生开讲达13年之久,并于1897年出版《利济学堂报》,所用课本,除《内经》、《伤寒论》外,多系自编。 ...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83.html

陈存仁生平和他《乐天长寿辞》_【中医宝典】

...关键词:陈存仁 生平 《乐天长寿辞》 陈存仁先生,1908年5月出生于上海一个衰落商人家庭,少小丧父,聪颖过人。及长,才气横溢,先后拜沪上名医谢利恒、丁仲英为师。1923年考入丁甘仁创办上海中医专门学校,1927年以优异成绩毕业,时方...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595.html

清末时期医学教育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吸收了西方医学与教育内容,新教育体制确立,各式新形医学校纷纷出现,开始进入近代医学教育体制。一、早期西医人才培养1900年以前,西医人才培养与教会医院有密切关系。传教士医师为了医疗上需要,在医院或诊所招收中国学徒,教以浅简医学知识...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45.htm

章太炎对中医贡献_【中医宝典】

...先生迁居苏州,又应邀出任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名誉校长和国医研究院院长。他亲自为校刊《苏州国医杂志》题写刊名,并为学校书写了“诚敬勤朴”4个字校训。他还定期为师生讲演,亲自讲学,一直关心着学校建设和发展,深受师生爱戴。他毕生对中医教育也做出了...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606.html

医家小传_《圆运动古中医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由博返约层次。成年后,负笈游历重庆,自荐于吴棹仙创办之重庆巴县国医学校任教。后又到成都四川国医学院任教。彭子益游学京华,在清廷太医院当宫廷医师,从而乘机大量阅读了秘藏在深宫中珍贵中医典籍,医学造诣更是一日千里。辛亥革命清帝退位以后,山西督军阎...

http://zhongyibaodian.com/yuanyundongdeguzhongyixue/1101-5-0.html

京城四大名医_【中医宝典】

...古人理论精华指导临床实践,因此独创一格,医名大噪。 国民党反动统治当局曾拟废止中医。施先生到处奔走,联络各省医家,数次请愿,与国民党当局力争,并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国民党当局被迫停止废弃中医之举,但限制中医培养人才,不许成立中医学校,...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395.html

医家小传_《圆运动古中医学》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由博返约层次。成年后,负笈游历重庆,自荐于吴棹仙创办之重庆巴县国医学校任教。后又到成都四川国医学院任教。彭子益游学京华,在清廷太医院当宫廷医师,从而乘机大量阅读了秘藏在深宫中珍贵中医典籍,医学造诣更是一日千里。辛亥革命清帝退位以后,山西督军阎...

http://qihuangzhishu.com/1101/3.htm

余无言注解《伤寒论》方法_【中医宝典】

...尔,开始对中西医融会贯通深感兴趣。1929年定居上海,与张赞臣先生合办《世界医报》,共组联合诊所。1937年与张赞臣先生共同合办“上海中医专科学校”,并自任教务主任,为培养中医后继人才做出贡献。1956年赴京,先后在中西医研究院和北京学院...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0765.html

中医学堂】近代名医治温病_【中医宝典】

...#e#   近代名医治疗温病有着丰富临床经验。他们思路清晰,方药精炼,使之临证,每起沉疴。若将这些宝贵经验用于非典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今采撷数位不同地域、不同特点医家经验,阐述于后,供同道参考。 张锡纯(1860~1933年)...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857.html

汇通、论争与改良:晚清中西医之浮沉--百年中医沉浮录①_【中医宝典】

...年,美国传教士医生彼得·伯驾在广州开设“眼科医局”,因地处新豆栏街,故又称“新豆栏医局”。这标志着近代西医正式进入中国内地城市。鸦片战争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规定了外国有权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西医诊所、医院、学校等陆续在中国各地出现。 中国...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2640.html

共找到1,047,17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