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订)脉有有根无根之辨,舌苔亦何独不然。前人只论有地无地,此只可以辨热之浮沉虚实,而非所以辨中气之存亡也。地者,苔之里一层也;根者,舌苔与舌质之交际也。夫苔者,胃气湿热之所熏蒸也。湿热者,生气也。无苔者,胃阳不能上蒸也,肾阴不能上濡也。...
...帝曰:善!五色独决于明堂乎?歧伯曰:五官以辨,阙庭必张,乃立明堂,明堂广大,蕃蔽见外,方壁高基,引垂居外,五色乃治,平博广大,寿中百岁;见此者,刺之必已;如是之人者,血气有余,肌肉坚致,故可苦以针。 黄帝曰:愿闻五官?歧伯曰:鼻者,肺之官也...
...帝曰:善!五色独决于明堂乎?歧伯曰:五官以辨,阙庭必张,乃立明堂,明堂广大,蕃蔽见外,方壁高基,引垂居外,五色乃治,平博广大,寿中百岁;见此者,刺之必已;如是之人者,血气有余,肌肉坚致,故可苦以针。 黄帝曰:愿闻五官?歧伯曰:鼻者,肺之官也...
...今之医者,见人有外感,即曰上时邪,即断之曰此七天症,七日不解,则曰十四天症。不知外因之症有三∶曰伤寒,曰时邪,其轻者则曰感冒。惟伤寒必讲传经,《内经》有之∶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四日太阴,五日少阴,六日厥阴;至七传经尽,而太阳病衰...
...作者: 朝代: 年份: 自序 祝序 一·辨诊脉大法 二·辨浮脉所统有十 三·辨沉脉所统有五 四·辨迟脉所统有五 五·辨数脉所统有二 六·辨滑脉所统有一 七·辨涩脉 八·辨肺大肠脉 九·辨心小肠脉 十·辨脾胃脉 十一·辨肝胆脉 十二·辨肾...
...论曰∶恶寒否乎?曰伤寒自冬月风寒而成,外则有恶寒恶风之证,既名为温,则无此证矣。曰∶然则子之言何所据乎?曰∶据乎经耳。经曰∶太阳病,发热不恶寒而渴者,温病也。不恶寒则病非因外来,渴则明其自内达表。按∶冬月伤寒,由于外感而恶寒是矣。曰∶温证...
...作者:? 朝代:? 年份:? 刘叙 自叙 凡例 卷一 多读书论 脉位法天地五行论 提纲论 因形气以定诊论 运气论 太素脉论 审象论 脉有亢制论 冲阳太二脉论 脉有不可言传论 脉无根有两说论 调息已定然后诊脉论 问情论 卷二 卷三 浮脉(阳...
...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可见诸经虽皆有肿胀,无不由于脾肺肾者。盖脾土主运行,肺金主气化,肾水主五液,凡五气所行之液,悉属于肾;五液所行之气,悉属于肺;转二藏以制水生金者,悉属于脾,故肿胀不外乎三经也。但阴阳虚实,不可不辨。大抵阳证多热,...
...《内经》风厥并陈,后世不察,概以卒倒暴厥之急候名为中风,仅以手足逆冷则名为厥,抑何颠倒之甚也。经云∶暴厥者,不知与人言。又云∶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又云∶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五络俱竭,令人身脉俱动...
...未尽耳。(1)苍术白虎汤:《类证活人书》卷十八原作"白虎加苍木汤"伤湿条辨第五伤湿热不解,舌黄鲜绛,神昏谵语,脉大而数,此气血燔蒸,热陷心营。宜用玉女煎加连翘心、元参心、鲜石斛、鲜菖蒲、青竹叶、牛黄丸等味,两清气血也。此条湿尽化热,气血俱病...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