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常用辨证方法_《中医眼科学》_中医五官书籍_【岐黄之术】

...金玉赋》指出:“宜先察部分形色,次虚实阴阳。”实际上,临床也大多先以分析局部症状为主,然后结合全身症情进行辨证。因此,眼科除运用中医一般辨证规律与方法外,对眼症还有一些本学科所特有的辨证方法。...

http://qihuangzhishu.com/82/21.htm

凡例_《辨证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一、是编皆岐伯天师、仲景张使君所口授,铎敬述广推以传世。实遵师诲,非敢自矜出奇。一、辨证脉者,以证之易识也。苟能知症,何必脉哉。虽然,辨证更能辨脉,则治病益精,又在人善用之耳。一、论证候均出新裁,阐扬《灵》、《素》所未备,于二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lu/591-8-0.html

蔡小荪_三、彰古参今,崇辨证病表中参西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疾病治疗中,参入育肾调冲的周期调治方法,进一步提高了治效。由此而感,蔡师指出,中医妇科源远流长,长期以来其专于辨证施治的论治方法颇具特色和疗效。然近年来,随着疾病谱的改变,这种古老单一的辨证方法受到了冲击和挑战,如何将中医宏观辨证与西医微观...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caixiaosun/566-3-3.html

用药不辨证等于火上浇油_【中医宝典】

...眼下正值隆冬,天气寒冷,是感冒和胃病的多发季节。“由于大家对这两种疾病早已司空见惯,以致医院一些大夫在治疗时,不病就开药。而与此同时,不少患者一犯病,为了省事,干脆就吃常用药。于是,患感冒的不分风寒还是风热,一律服用感冒冲剂。胃病患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3470.html

针灸要辨证 手法要灵活——李志刚谈针灸实践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指导,是针灸治疗的关键。运用针灸治病,首先要辨证经是辨证的基础,通过经,可以确定疾病部位及可能的病变脏腑,根据十二经脉循行部位进行望、循、叩、切、按,在经的基础上再辨证,即从疾病的发展进程、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来辨析该病目前处于哪一...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9090.html

辨证施治_治则治法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有灰白色假膜,不易剥落,强拭之则引起出血等。烂喉痧系疫火内蕴,初起有风热证候,宜辛凉清透;白喉系燥火伤阴,起初有阴虚肺燥证候,宜“养阴清肺”。这是辨证施治与病施治相结合。二是中医辨证施治有不少是从主证入手,如“头痛”即是一例。外感头痛常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8121.html

跋_《辨证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远公陈先生真奇士也。尝着《石室秘 》及本草诸书行世,私心企慕殆二十余年矣。一日晤成君而行,因悉先生着述甚富,盖成君为远公之甥,故知之为独详。其书总名《洞垣全书》,其中最有益于人世者,莫若《辨证录》。余遂固请得而有焉。斯编病体之异同,证...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lu/591-23-0.html

半表半里概念产生于汉代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产生六经的关键。半表半里是怎样产生的?产生于何时?考证《神农本草经》、《汉书·艺文志》、《伤寒论》,可见确切轨迹。 如前所述,我们的祖先在上古神农时代即用八纲药、方证,后历经殷、商、秦、汉,先后总结了单方方证经验、复方方证经验,其代表...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140.html

提倡寒温一统,辨证注重六经_【中医宝典】

...外感时病自仲景《伤寒杂病论》,以‘伤寒’二字统括四时、六气之外感证”,并特别强调“以六经钤百病,为确定之总诀,以三焦赅疫证,为变通之捷径”,他的主导思想是融三焦于六经辨证之中,凡时病的治总以“六经”为总的纲领。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90.html

唐汉钧_一、辨证论治与病论治相结合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认识不足。因此唐师临床诊疗中强调要重视辨证病相结合。唐师认为,中医外科范畴的疾病,大多以体表的局部病变来表现,虽然许多疾病按辨证分型具有相同的证型,例如都是湿热壅盛证,但因疾病不同,在治疗中除采用清利湿热治法外,还应根据病种的不同采用相应...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tanghanjun/555-3-1.html

共找到41,25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