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八十一经》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研究者多认为:《难经》成书西汉末期至东汉之间。该书也带有这一时期某些文化印记。《难经》共3卷(一说5卷),是一部以问难形式解释古医药的理论著作:关于《难经》书名的含义。历代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一种观点认为,以“字作为问难之“(nan...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99.htm

问诊三焦包络_《旨绪余》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必因于胃气,乃至于手太阴也。故一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其义可见。是以医者,要明天地阴阳上下之理,以譬周身,则自然贯通,不为异论束缚。为而不本《素》、《》、《脉经》,而一听庸俗口耳之学,与为儒而不讲明四书五经,惟徒剽窃...

http://qihuangzhishu.com/742/13.htm

眼不不瞎辨_《目经大成》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前达方书有“眼不必瞎之句,后人亥豕不辨,或音语相近,遂以讹传讹,乃有“眼不不瞎之说。夫神农尝百草,虑生民之夭札。华佗立眼科,拯后世之昏盲。有是病即有是药,药犹未能中病焉,有不药而自愈者也?今人疾厄,皆有不惜真元,妄加斫丧,致身子疲...

http://zhongyibaodian.com/mujingdacheng/642-11-33.html

相见时别亦,东风无力百花残。全诗赏析

...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而感叹离别之苦。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

http://wenxue360.com/mingju/mingju-587.html

丹青写是精神--傅山的“高韵(下)_【中医宝典】

...前人所未发。正如嵇曾筠所撰《明生员傅山先生传》指出的:“精岐黄术,邃于脉理,而时通以儒义,不拘于叔和、丹溪之言。实际上被傅山引以论的,不限于“儒义,他学贯百家,融通儒、道、佛,常引子学及佛、道阐发医药之理。例如,他由《管子·内业》所谓...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752.html

明代医学基础研究的发展_中医文化中发展_【中医宝典】

...1477年,王执中在《东垣先生伤寒正脉》中指出:“治病打字,虚实、阴阳、表里、寒热八字不分,杀人反掌。方隅1584年出版的《林绳墨·伤寒》中说:“虽后世千万方论,终违越矩度,然究其大要,无出乎表、里、虚、实、阴、阳、寒、热八者而已。...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65.html

基础医学理论的进步_中医文化中发展_【中医宝典】

...人体解剖的知识唯以《内》、《》是从。王清任却在研究《内经》、《难经》等之后认为:“古人脏腑论及所绘之图,立言处处自相矛盾,他一反过去一些著作家从文献到文献的考订方法,必图亲视脏腑而为改正之说。无疑,这是躬身实践的科学态度。 当时王清任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16.html

第三十六回 佳人喜做东床婿 壮士愁为学桉妻_《镜花缘》

...畏其冲决,再加处处深挑,以盘形变成釜形,受水既多,自然可免漫溢之患了。国舅道: “贵人所能河道受病情形,恰中其弊,足见天朝贵人留心时务,识见高明。至浴盆屋脊之说,尤其对症,真是指破迷团。惟求贵人大发恻隐,早赐拯拔,使敝邦‘屋脊’之祸水由...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22109.html

须识扶阳_《扁鹊心书》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遇明眼之,略启扶阳之论,不觉彼此摇头,左右顾盼,不待书方,而已有不服之意矣。生今之世,思欲展抱负,施姜附尚且入,而丹药、灼艾之说,断乎其不可行也。)...

http://qihuangzhishu.com/777/8.htm

须识扶阳_《扁鹊心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遇明眼之,略启扶阳之论,不觉彼此摇头,左右顾盼,不待书方,而已有不服之意矣。生今之世,思欲展抱负,施姜附尚且入,而丹药、灼艾之说,断乎其不可行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quexinshu/777-5-2.html

共找到360,35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