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生诀假名_《古今医统大全》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高阳生,五代时人,着《括》,托为王氏叔和,而今本以洁古《伤寒入式》,又被熊宗立妄注,大为俗学之惑。叔和晋人也,自有《脉经》,尚复抵牾大段古书,难尽信也。家书甚多,当以《内经》为主。滑氏《家枢要》以浮沉迟数滑涩六者为提纲,...

http://qihuangzhishu.com/336/117.htm

审诸生死法_《察指南》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坚而微细者生)坚而浮者死.中恶腹胀.紧细者生.浮大者死.(紧细微者生.紧大而浮者死)中恶吐血数升.浮大而疾者生.沉数细者死.患虫毒.尺寸紧数而直硬者死.类咳而尿血.微细者生.大者死.寒热螈 .代绝者死.外实内热吐泻.沉细者...

http://zhongyibaodian.com/chabingzhinan5578/270-7-1.html

_【中医宝典】

...包括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心肌炎、其它原因的心脏病、期前收缩、心房颤动等)、气血郁结,痰饮、食积。促而无力为津伤气脱。心房纤颤或心动过速伴有早期收缩者,多有促脉。 辨识时,还要注意下述几个问题。 (1)象多兼见:时单一脉象较少见,多为几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34.html

四时虚实_《诀乳海》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春得冬.只是虚.更兼补肾自除.若得夏脉缘心实.还应泻子自无虞.张世贤曰.经云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夏秋冬皆如是.在前为实后为虚.张世贤曰.夏秋冬之所.皆如春法.从前来者为实邪.从后来者为虚邪.春中若得四季.不治多应自除....

http://qihuangzhishu.com/928/67.htm

中医六大误区_【中医宝典】

...“盲人名医”,才是真正的高悟性人才吗?绝对不是! 勤求己过是我们中国人的优良传统,当学而无绩,则责己之过,很少怀疑所学之非。其实学难有收获,关键在于古今传习之理法尚不完善,存在诸多误区。 误区一:对"平人脉象"论过于侧重于脉象的变化...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493.html

四时虚实_《察指南》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春得冬只是虚.(谓春脉弦.反得冬石脉.是肾水.为木之母从后来乘肝木之子.为虚邪.)兼令补肾自除.(母虚则补之)若得夏脉缘心实.(得夏洪脉.是心火.为木之子从前来乘肝木之母.为实邪.)还应泻子自无虞.(子实则泻之.)夏秋冬皆如是.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chabingzhinan5578/270-5-10.html

在现代诊疗疾病中的意义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为实,为为气等等都是属于辨证性质的,而非诊病性质的。这些不但是的主要内容,亦是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主要内容和对于的等诊法的要求,至于决死生,定可治等等多是通用于临床各属于辨证性质而非单为某些而设。至于传统上有若干种病,‘其实是证...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93.html

切诊之_中医诊法_【中医宝典】

...主疏泄,以调节循环血量;肾藏精,精化血等等。可见脉象的形成与各脏均有密切关系,因而的临床意义在于可以了解疾病的病因、位、性、邪正盛衰,推断病情轻重及其预后情况。 (二)的部位和方法 常用“寸口诊法”。部位在手腕部的寸口,此处...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fa/b34938.html

从《脉经》起机方面的缺憾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真正在实际中起到较大影响的是伪撰《诀》。《诀》的问题,一是伪、二是谬、三是俗,但在论述主的形式方法上却是继承了《脉经》方法的。不但如此,它还将二十四编成诀,其影响既深且广。一般医家习用,就连高明者亦多宗之。我们可以看看《诀》在主...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66.html

_《千金翼方》_中医方言书籍_【岐黄之术】

...绝,手足寒, 时脉还,手足温者,生;不还,不温者,死。霍乱,大可治;微细难治。霍乱吐下,微迟,气息劣,口不欲言者,不治。手足厥逆,当沉细而涩,反得坚大而滑者,死。水洪大者,生;微细者,死。消渴,数大者,生;细小浮短者,死...

http://qihuangzhishu.com/120/1168.htm

共找到210,56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