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不像脉诊那样“其体难辨”,“在胸易了,指下难明”。尤其是对初学医的人,舌诊比脉诊容易掌握的多,相比之下,舌诊较脉诊更容易普及和推广。 明末清初,是温病学派的黄金时代,同时也是舌诊的黄金时代,舌诊不但冲击了几千年所形成的脉诊在诊断学上的...
...一、读脉书 首先要说明的,是初时学习脉诊,必须将脉书读熟,王叔和的濒湖脉学体状诗说:“动脉摇摇数在关,无头无尾豆形团,其原本是阴阳搏,虚者摇兮胜者安”。无头无尾是怎么说呢?那即是中央独动,两头都虚。也就是说:关上摇幌为动,寸尺则无此现象。...
...外台秘要云。素问岐伯曰。夫邪之客于形。必先入于皮毛。留而不去。入于孙络。又留而不去。入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入于五脏之决也。如此则疗其经。今邪客于皮毛。入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
....候肝脉.当于左关.候肺脉.当于右寸.候脾脉.当于右关也.肾即两尺分并.五脏俱一.而肾独有二.为牝藏也.居于下焦.故分候两尺.虽有水火之别.然总之皆肾.虽分而实并也.三部五脏易识.七诊九候难明.此承上文左右手寸关尺三部之中.而候心肝脾肺肾之...
...(《素问·至真要大论》)帝曰∶六气之胜,何以候之?(候者,候其气之应见也。)岐伯曰∶乘其至也。(乘其气至而察之也。)清气大来,燥之胜也,风木受邪,肝病生焉。(金气克木,故肝木受邪,肝病则并及于胆。)热气大来,火之胜也,金燥受邪,肺病生焉。...
...易明,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常因动作而扰乱,乃可诊有过之脉。过者,病也)。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切者,切近也,手按近体也。切脉之动静,诊阴阳也;视目之精明,诊神气也,察五色以...
...为肾.右为命门.难经虽有左右之别.亦无男女左右之分.其实皆肾脏非命门也.至褚氏遗书.则又以女人心肺自尺始.倒装五脏.则谬又甚焉.或曰南政北政.三阴司天在泉.而尺寸亦或易位.褚氏之论或原此乎.曰不然也.司天在泉.以天之六步为客脉也.故随南北政...
...者,何也?必于阴部得沉微迟涩之脉,故又言独寒也;必于阳部得洪实滑数之脉,故又言独热也。独陷下者,沉伏而不起者也。)形肉已脱,九候虽调犹死。(形肉脱去者,大肉尽去也。脾主肌肉,为五脏之本,未有脾气脱而能生者。虽九候之中无独见之七诊,然终不免于...
...在祖国医学发展史上,舌诊对脉诊形成了二次冲击,这二次冲击,是随着二次舌诊的发展高潮而来的。第一次冲击是从《金镜录》的出现开始的,《金镜录》抛弃中医的传统诊法,即脉诊,专以舌诊辨证。 在祖国医学发展史上,舌诊对脉诊形成了二次冲击,这二次冲击...
...舌诊与脉诊的主要意义,是它们在辨证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辨证是在病的基础上进行的,即首先要确定病名,然后才能谈到辨证,中医确定病名并不十分困难,确定病名的方法有以下几种情况,如有的以病因做为病名,如虫积、食积、痰饮等。 舌诊与脉诊的主要...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