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疾病的因病机_【中医宝典】

...联络人体内外各组织器官的作用,故体表的毒邪,由外传里,内攻脏腑脏腑的内在病变,由里出表,外达体表,是通过经络的传导而形成的。 此外,患处部位所属经络,与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也有着重要的联系。如有头疽生于项两侧者,为足太阳膀胱经所属,该经为寒...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236.html

_《银海指南》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经曰∶目得血而能视,血者气之所化也。故血盛则形强,人生所赖,惟斯而已。润经络,泽脏腑,养筋骨,充满一身,而目受其荫,固宜流通,而不宜瘀滞者也。然人之初生,必从精,精之与血似乎非类,而丹家曰∶涕唾汗津精液血,七般灵物尽为阴。则凡属水类,皆...

http://qihuangzhishu.com/751/43.htm

脉诀考证·脏腑部位_《濒湖脉学》

...。褚、储、赵不知脉随五脏之气,行于经隧之间,欲以男女脏腑颠倒部位,执泥不通。戴同父言:褚氏倒装五脏,丹溪别男女尺寸,草庐明三部皆肺,三说皆有真见,学者所当宗师。若夫赵氏所云,盖本于宋人王宗正《难经图解》,岂知脉分两手,出于《素问脉要精微》...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5775.html

疮疡治疗方法_如何治疗疮疡_查疾病_【疾病大全】

...以上所述,疮疡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是与气血、脏腑经络等方面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因而在治疗中既要重视疮疡的局部病变,又要重视整体情况,分清寒热、虚实、表里、阴阳,采取准确的治疗方法,达到治愈的目的。 內治 初期─宜用消法,以祛邪為主。 ...

http://jb39.com/jibing-zhiliao/ChuangYang252128.htm

经络_《诊宗三昧》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行左右.遂名曰络.奇经为诸经之别贯.经经自为起止.各司前后上下之阴阳血气.不主一脏一腑.随邪气之满溢而为.故脉之发现诸部.皆乖戾不和.是古圣以奇字称之.非若经气之常升.络气之常降也.所以者.盖缘经起中焦.恒随营气下行极而上.故其诊在寸....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zongsanmei/845-10-0.html

《医学源流》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徐大椿·清·乾隆二十二年 自叙 卷上·经络脏腑 无气存亡 躯壳经络脏腑 表里上下 阴阳升降 治病必分经络脏腑 治病不必分经络脏腑 肾藏精 一脏一腑先绝 君火相火 卷上·脉 诊脉决死生 症脉轻重 脉症与相反 卷上·...

http://qihuangzhishu.com/160/index.htm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脏腑经络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以内部的脏腑为中心,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血脉筋骨等无不通过经络脏腑相联系。因此,局部有可通过经脉影响全身;脏腑、气血的病变也可通过经络而呈现于局部,在五官诸窍 、肌肤肢体等处有所反映。内部...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21.html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_【中医宝典】

...的变化。通过望色、循经触摸反应物和按压等,可推断疾病的病理变化。 指导辨证:由于经络有一定的循行部位及所络属的脏腑及组织器官,故根据体表相关部位发生的病理变化,可推断疾病的经脉和位所在。临床上可根据所出现的证候,结合其所联系的脏腑,进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42.html

脏腑经络_《医学真传》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五脏为阴,六腑为阳;经脉为阴,络脉为阳。脏腑经络,《内经》言之详矣。今总其要而言之。五脏者,三阴之所主也,厥阴主肝,少阴主心、肾,太阴主肺、脾。肝、心、脾、肺、,肾,木、火、土、金、水也,肝木为风,心火为热,脾土为湿,肺金为燥,肾水为寒...

http://qihuangzhishu.com/858/10.htm

经络学说_【中医宝典】

...灵枢·邪气脏腑形》说:“阴之与阳也,异名同类,上下相会,经络之相贯,如环无端。”又如《灵枢·脉经》中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经络学说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经络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循行部位、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45.html

共找到275,51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