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著作。六卷。一名《疡科证治准绳》、《外科证治准绳》、《证治准绳·外科》,简称《外科准绳》或《疡医准绳》。明·王肯堂撰。本书系汇集整理前代外科著作的一部较系统的著作,为《证治准绳》的第四部分。卷一总论痈疽病源、诊治大法等;卷二为溃疡、久...
...急将香匙按紧香灰,碗底须常以水刷之。【功能主治】提脓生肉。主臁疮,一切疮疡不愈者。【用法用量】红粉(年氏《集验良方》卷六)、小升丹(《疡医大全》卷七)、三仙丹(《疡医大全》卷七)、红升丹(《疡科心得集·家用膏丹丸散方》)、红胜丹(《疡科捷径...
...软弱者,脉之应指无力者也。昔人每谓浮细无力为软,沉细无力为弱,分为二种。颐谓软与弱,按其字义本难区别,若即以一浮一沉定为二候,但据脉之部位而言固无不可。然论其所主之病,则固同是气血之不足耳。似不如浑融言之,较为圆相。《千金翼》始有濡脉一条...
...目录 《千金翼》阿魏雷丸散 《圣惠》阿魏雷丸散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千金翼》卷二十一引《耆婆方》:阿魏雷丸散【处方】阿魏3分,紫雷丸3分,雄黄3分,紫石英3分,朱砂半两,滑石半两,石胆半两,丹砂半两,雚芦半两,白蔹半两,犀角半两...
...和匀,摊浓膏药贴之。【方解】 唐人已有薄贴之名,知膏药之发明已久。疡证半多湿热,不宜于温,阴寒凝结之证,则清凉正在所忌。而杂病之经络筋骨肢节间证,亦有宜于外治者,此温煦一法,正不可少。疡科家有加味太乙膏一方,虽可通外疡,惟于阴寒大证尚不贴切...
...疥、天泡疮等证,所以为流行病之一类。世俗之人,望而却步,诚非无因,是为疡疮水毒之滋蔓者。此外如游风湿注,湿 湿癣,旋耳疮、燕窝疮、阴 疮、肾囊风、坐板疮诸证,?脓毒已泄,余肿未消,亦必化水外溢,而后肿势渐退,则其水不粘,或作淡黄色,或竟清沏...
...痈从六腑生,疽从五脏生。营气不循,逆于肉理,乃生痈肿。此先圣论痈疽之大端,疡科之纲领也。证起月余,毒发于背,始初平塌不痛,药服温补内托,得以由阴转阳,掀肿溃脓腐化,新生疮口渐敛。无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日前龈微肿痛,渐次肿甚流血,病中饮食...
...古代专科医生名称之一。“疡医”一词始见于《周礼·天官》。当时将医学分为食、疾、疡、兽四科。疡科的医生名曰疡医,是治疗肿疡、溃疡、金疮、折伤等外科疾患的医生。后周时也设有疡医一职,其职责也是专门治疗疮疡等病。...
...外疡发痒,其最普通者,皮肤病为独多,如疥癣、游风、湿注、湿 、黄水疮、血风疮等。其最着者,而溯其原因,则不外乎风燥与湿热二者而已。风性善行。袭入肌肤,则走窜四注,故恒遍体痒搔,淫淫然如虫虱之游行于肌表。惟风胜则燥,虽搔破血溢,而随破随收?...
...治疡之要,未成者必求其消。治之于早,虽有大证,而可以消散于无形,病者不以为功,医者亦可省许多手续。此良医之用心,而亦治医之最上乘也。惟是消肿之法,最为细密。一病有一病之来源,七情六淫,三因各异。若不能于病之本探其源而治之,则断无消散之希望...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