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被咬伤后于伤处发生两个瘀点,继之周围皮肤出现肿胀,有灼热、剧痛和刺痒感,所属淋巴结和淋巴管发炎,轻者数天皮疹即可消退,若被大蜈蚣咬伤,由于注入体内的毒汁较多,除局部皮肤发生红肿或坏死外,还可出现发热、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心悸、谵语...
...目录 《杂病源流犀烛》赤蜈蚣散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杂病源流犀烛》:赤蜈蚣散【处方】赤脚蜈蚣1条(炙)。【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蛇瘕。误食菜中蛇精,或食蛇肉,致成蛇瘕,腹内常饥,食物即吐。【用法用量】酒服。【摘录】《杂病源流犀...
...「释名」蒺藜、蛆、天龙。「气味」辛、温、有毒。「主治」1、小儿撮口(舌上有疮,如粟米大)。用生蜈蚣捣汁敷涂。2、小儿急惊。用蜈蚣一条(去足),炙为末,丹砂、轻粉,等分研匀,加乳汁和成丸子,如绿豆大。按病几年龄。每岁服一丸,乳汁送下。3、天...
...目录 《杂病源流犀烛》大蜈蚣散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杂病源流犀烛》:大蜈蚣散【处方】蜈蚣2条,鱼鳔(炒)5钱,左蟠龙(即野鸽粪,炒烟尽)5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破伤风,腰脊反张,四肢僵直,牙噤口㖞,遍身冷,不知人者。【...
...目录 《马瑞宣方》蜈蚣矫正饮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马瑞宣方》:蜈蚣矫正饮【处方】蜈蚣1条(去头足),地龙12克,当归12克,赤芍10克,鸡血藤15克,羌活10克,防风10克,白芷10克,川芎9克。【功能主治】祛风散寒,去瘀化痰,...
...(蜈蚣_(图))味辛,温,有毒。主鬼疰,蛊毒,啖诸蛇、虫、鱼毒,杀鬼物老精温疟,去三虫,疗心腹寒热结聚,堕胎,去恶血。生大吴川谷、江南。赤头、足者良。陶隐居云∶今赤足者多出京口,长山、高丽山、茅山亦甚有,于腐烂积草处得之,勿令伤,曝干之。...
...简介(简介):小儿夜惊咬指是得了蛲虫病的临床表现。...
...气味辛温,有毒。主治鬼疰蛊毒 ,诸蛇虫鱼毒,杀鬼物老精,温疟,去三虫。(蜈蚣江以南处处有之,春出冬蛰,节节有足,双须岐尾,头上有毒钳。入以头足赤者为良。蜈蚣一名天龙,能制龙蛇蜥蜴,畏虾蟆、蛞蝓、蜘蛛、雄鸡。《庄子》所谓∶物畏其天在气也。)...
...目录 《中药大辞典》蜈蚣旗根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蜈蚣旗根 ? 相关中药 ▲ 返回目录《中药大辞典》:蜈蚣旗根 【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拼音名】Wú Gōn?? Qí Gēn 【来源】为岩蕨科植物耳羽岩蕨的根茎。 【原形态】...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