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重头痛,形类伤寒,胸闷寒热,过午更甚者,是为湿温。”治宜苦温芳香,以宣三焦气化,使小便通利以除湿热。《医门棒喝》主张用藿香正气散、五苓散、六和汤和消暑丸等方以审证选用。湿重于热者,身热稽留,汗出热不退,胸闷泛恶,四肢倦怠,大便溏泄,苔白腻,...
...凡能温里祛寒,用以治疗里寒症候的药物,称为温里药,又称祛寒药。温里药性偏温热,具有温中祛寒及益火扶阳等作用,适用于里寒之症。即是《内经》所说的“寒者温之”的意义。所谓里寒,包括两个方面:一为寒邪内侵,阳气受困,而见呕逆泻利、胸腹冷痛、...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大正气散治山岚瘴气,发作寒热,遂成疟疾。附子(炮去皮脐) 浓朴(姜汁制) 桂心 甘草(炙) 干姜(炮) 陈皮(各一两) 茱萸(半两,微炒)上为细末。每服二大钱,水盏半,姜五片,枣一枚,同煎至七分,热服,不拘时。兼治霍乱...
...凡能温里祛寒,用以治疗里寒症候的药物,称为温里药,又称祛寒药。温里药性偏温热,具有温中祛寒及益火扶阳等作用,适用于里寒之症。即是《内经》所说的“寒者温之”的意义。所谓里寒,包括两个方面:一为寒邪内侵,阳气受困,而见呕逆泻利、胸腹冷痛、...
...一、祛寒药适应病症不同,具有祛寒回阳、温肺化饮、温中散寒以及暖肝止痛等功能,须根据辨证选择相适应的药物进行治疗。二、本类药物可用于真寒假热之症;对真热假寒病症不可应用。若是真寒假热,服祛寒药后出现呕吐现象,是为格拒之象,可采用冷服之法。三...
...《是斋百一选方》大藿香散大治一切心肺脾胃气变为万病,服之皆愈。盛秀文传于贺方回云∶顷在河朔因生脾胃泄泻脓血,仍发脾气,呕吐霍乱,心腹撮痛,时出冷汗,四体厥逆,殆不可俟怀此药,煎以进,再服即定。藿香叶(一两) 木香 青皮(去穣,麸炒) 神曲...
...《仁术便览》藿香安胃散治脾胃虚弱,不能饮食,呕吐,不时腐气。藿香 丁香 人参(各二钱半) 橘红(五钱)上锉,水二钟,生姜三片,煎至一钟,不拘时温服。《脾胃论》藿香安胃散治脾胃虚弱,不进饮食,呕吐不待腐熟。藿香 丁香 人参(以上各二钱五分)...
...《仁术便览》正气天香散乌药(一钱半) 香附(炒,六钱) 陈皮 紫苏 干姜(各六分)水煎,食远温服。一方 治九种心疼。木通 蒲黄 赤芍 五灵脂水煎,临服入盐卤二匙,通口服。《仁术便览》正气天香散治心疼腹痛,妇女血气痛,尤宜。乌药(一钱半) ...
...《博济方》人参藿香散治霍乱、定呕逆、止心腹刺痛、大进饮食、化痰益气。藿香(去土,二两) 青皮 人参 茯苓 干姜 枇杷叶(布拭去毛,炙令黄色,各一两) 半(半两) 甘草(三分,上十一味,同杵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入姜枣,同煎七分,热服。 ...
...藿香入药叶多功, 洁古东垣用颇同。 佳种自生边海外, 奇香半出佛经中。 安胎不使酸频吐, 正气须知暑可攻。 噙漱口中能洗净, 免教恶秽气犹冲。 注:本诗出自清·赵瑾叔《本草诗》。 按:藿香味辛微温无毒,入肺脾二经。出海边国,今岭南多有之。...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